正是阳光明媚的四月,北京春季里少见飞沙走石的明净天气,北京文化地标之一的北大风入松书店里再次聚集了关注中国女性主义、性教育与艾滋病以及女性艺术的各界朋友们。今天是《中国女性主义》第8卷首发的日子。
香橙色的装祯传递了春的温暖气息,它是微笑的中国女性主义献给春天的一份礼物。本次活动就是让来宾先一步打开它、欣赏它、思考它。
这充满书香气息的通透场所,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信息与启迪?致力于青艾工程的中国性学会官方网站总编李扁先生热情有力的声音率先响起。他分析了社会转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比如性解放,强调了性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李扁先生用令人信服的一系列数据让我们意识到创建性文明、提高性健康的“性小康”的重要性。《时尚·健康》杂志的赵真女士将来宾的目光锁定于“全球性文化博物馆”,对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的性文化博物馆都作了精要的介绍。
来自NGO组织的梁燕燕女士对李扁先生的性教育问题作出回应。她从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着眼进行分析,阐明近年来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与方式的改变(由高危人群转向家庭内传播)带来的可怕后果。很多农村妇女由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对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的生殖健康一无所知,以致成为易感染艾滋病的人。青艾工程的青年爱心大使张楠则从容应对主持人荒林老师的提问,详细认真地演示了他的日常工作——如何宣传普及使用避孕套的正确知识。
著名美术史家陶咏白教授的发言将来宾从性教育与艾滋病的现实问题带入色情与艺术问题的审美哲思中。陶咏白教授从美术史的角度阐述了性文化在艺术领域解禁的曲折过程,以及男女艺术家由于视角不同表现女性形体美时艺术手法、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比如,男性表现女性美时更多的是“唯乐”原则,充分暴露了“本我”,即视女性为玩物,而女艺术家则不然。
那么,女艺术家的作品有什么迥异于男艺术家的审美特质呢?《中国女性主义》每期都会推介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第8卷也不例外,当代女艺术家徐晓燕、喻红、姜杰的作品都收录于内。青年学子杜凡、周茹用女性主义理论并结合个人观感,对姜杰的立体艺术和徐晓燕、喻红的平面作品进行了细腻独到的解读。青年学子余迪、王海生也就色情和艺术的关系以及女艺术家创作的女性主义色情策略作了发人深思的阐释。
莅临本次沙龙活动的还有关注成人性教育的丁丁糖女士、《北京科技报》编辑部的于彤女士、中影华纳横店的李燕霞女士、学易网络社区创始人罗卓笔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张文芬、刘立花、王春霞、中国人民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周安娜、复旦大学李燕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女子学院、武汉大学等学院及研究机构单位的师生以及自由艺术家艾萧等等。大家就色情、性感、艺术的边界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认知与推广等多个子话题进行讨论和争鸣。大家发言踊跃,会场上时而响起赞扬与共鸣的掌声。每一位与会者都从交流中获取了思想的营养。
中国女性主义学术编辑部
2007年04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