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诗画同源,是高度的象征艺术,如唐代大诗家大画家王维所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只有深刻领悟了大自然与人的同生共荣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找到了共鸣节奏,诗人和画家才能把他们的情绪和心象以自然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王维写“山中木槿花,纷纷开且落”,不是照着木槿花画下它的美丽,如果直接画下它的美丽,我们考虑的就是如何再现它的一枝一叶之肥瘦,一瓣一蕊之色彩,要用种种办法传达它的真实和生动,让人们如同看见了这一株唐代美丽的植物。但中国的象征艺术,是要求人们领悟这“纷纷开且落”的过程,一个人的生命和一株木槿的生命一样,有开有落,开落之间的美丽,只是造化的过程、生命的体验、自然的节奏。中国诗画要表现的,就是这样深部的奥秘,这无限美丽的奥秘。由此,找到人与物的对应呼吸(节奏),并把这呼吸表现在诗画之中,便成为中国诗画艺术的关键。
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说的都不过是领悟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之难之妙。而所有艺术技法,如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等等,说的都是如何才能把人与物的对应呼吸以艺术的节奏给呈现了出来。
相比无限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奥秘关系,现实生活往往是粗糙而平面的,因之从来不是人人可以成为诗人画家的,因为探索无限之奥秘不仅需要物质条件,需要文化修养,且需要相当贵族情怀。后者在中国古代其实是很有传统的,如王维归隐于辋川,范宽取象于秦陇,米芾染意于湘江,石涛痴迷于黄山,他们不仅是情有独钟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更要探索别人没有探索过的山水,决不重复有人去过的地方。
然而中国画的贵族情怀并没有获得很好传承。重复雷同可说是大量技法没有问题的中国画的最大弊病。舍本求末的小创意也是有的,但一点小创意就垄断画坛的悲剧也在中国上演了很长时间。一方面受到现代以来科学工具论影响,另方面主要还是对于人文精神重建的信心严重缺失,远离对于自然奥秘的探求与领悟,中国画中真正的创造情怀、贵族情怀,就此遭遇了根本阻断,已难让人想起了。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海内外对于中国画有了新的热情。更为可喜的是,一些中西文化修养齐备的中国画家开始出现。一种最宝贵的传统在回归,便是中国画中的贵族情怀开始如春光乍泄,令人激动的揉合了多种文明成果的对于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和探索行动,已开始在中国画中出现。这无疑是中国艺术的福音。高度的象征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只有在不断地创造中成为源源不断的河流,才能被更多人所分享和拥有。人类的艺术并非时时向前,葆有艺术创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优秀画家的出现,正如造化之功,是需要天时地利和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诸种条件,更需要画家有意识去传承和创造某种奥秘。
继巴黎和上海个人作品展之后,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再次推出个展的女画家诗迪,她的新派中国画作品,令我感受到贵族情怀回归的迷人魅力。她所选择的大自然之物,是与众不同的深藏于地心矿脉之中的宝石,她的所有作品,可说是人与宝石的对话,丰富纯美的色彩所传达的生命节奏,可说是精华生命对于时间和空间万物领悟的低语,在灯光华美的展厅,每一幅画卷都在以新鲜绚灿的生命昭示,中国画创造精神和贵族品格的价值重现。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称诗迪的作品为“纯粹的绘画”,是“源自心灵的气象”;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Vincenzo Sanfo(温琴佐·桑福)指出,“鉴于其作品在质量上可以置身于国际艺术新贵的大雅之堂,为此对她的评价不能不是中国新绘画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们都从中国画的创造精神和高贵品格方面评价诗迪作品,而诗迪成为纯粹绘画或者中国新绘画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做出更贴切阐释的。
中国画对于人与物对话关系的高度强调,包含着深刻的万物有灵万物是神的原初哲学思想,这是人类女神时代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传承在中国的庄子哲学之中,中国画深受庄子思想影响,从源头上说,本来是更合适女性画家表达的艺术形式。如上所说“山中木槿花,纷纷开且落”这样的中国艺术经验,也是更易与女性生理经验发生共鸣的,如李清照类似的表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对于女性生理周期的感受和认知,原本是更容易与大自然节奏共鸣的。
然而,历来严酷的父权等级制度把一般女性排除在知识圈外,更罕见有女性可以获得探索自然与人关系奥秘的机会,虽然一般有身份家庭的女子也都需懂得琴棋书画,如《红楼梦》中所描写,但真正展开心灵与自然对话是需要高度自由的,中国传统女性由于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更不能谈到高度的创造自由了,这也是中国画几乎没有大的女画家的原因所在。
诗迪和诗迪画的出现,既是中国女性百年来自我解放成果的结晶,也是全球女性主义运动成就的中国式表达。因为真正的解放的确是以创造性贡献来衡量的。诗迪是如此幸运,拥有自由、青春、创造,她把握了这一切并找到了这个女性主义时代最美好的象征物:宝石,她研究宝石并与之深度对话,把女性生命的精美绝伦给予艺术形式再现。
诗迪在海外学习宝石专业,是目前惟一一个同时获得美国宝石学院专业珠宝家文凭和研究宝石学家文凭的中国人。诗迪说,她热爱宝石,宝石的生命与生俱来,在时间中不断自己完美,最终成就了与众不同,宝石是生命的精华,它们深藏不露,等待慧眼识别。正是对于宝石存在奥秘的探索,使得诗迪发现了有生命的宝石是大自然给予人类视觉与心灵的无私馈赠。宝石的色彩之美,也给了她创造新绘画的巨大灵感。诗迪的作品是她每天与宝石及宝石诞生与存在的宇宙的对话。这些对话充满了女神呼吸的节奏,是穿越时空的灵魂的交流,为了让观众看到感觉到这种交流的光辉,诗迪还创造性地在作品中融进了星星点点生长了几亿年的宝石粉。步入诗迪作品展厅,就如进入一个神奇而丰富的世界,奇特恣纵的光与色令人惊叹。
此次展览的作品分八个部分,“远歌红叶”、“墨雨笔风”、“静之远息”、“南山钟”、“以太听音”、“风吟云舞”、“海浸潮韵”、“银河星雨”,这八份诗意的命名当然地体现了中国诗画一体的艺术特色,而与自然风物的息息相通,更是中国画的精神,如果说世间最美丽的风、雨、云、霞与观者亲密接触,观者所获得的乃是莫大的享受,那么,诗迪还要带领观者去宇宙深处领略星星之间的对话,去深海倾听海潮之间的激情,听以太叹息,听星球腾欢,这是何等神奇的感受。一切的节奏都在女神的激情呼吸之胸襟,当我们想象自己是生命的宝石,我们就会领悟到,与我们同在的一切同构了我们,成全了我们。这正是母体生命的感受。诗迪的作品无处不充满母性韵律,即使没有中国画修养的人几乎也能从她的任一幅作品看到生长的生命的动态,因为她把万物母体化了,每一抹浪便是生命之渊,内里有无数再生在孕育,每一丝风便是生命之息,从那里热情和爱可嗅可闻。
从宝石角度来看,无限放大母体或者万物是神灵母体,因它是万物之中的生命精华。从象征艺术来看,母体衍生无尽无休,任取一叶一枝一风一雨,都有声音和气息,都可以与之对话。
对于兼具中西文化修养的诗迪来说,西方抽象绘画的理念和中国画的象征,很可能并存地呈现于一幅作品的构思之中,比如当我们面对她的《旋光》系列,
现代科技的冷蓝和渴望青春的淡黄,以各种互不相让却又终于并存的方式依存,令人晕眩颤动的旋光便是我们今日的生存时光,这无疑是抽象绘画对于现代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反思,但也可说是象征艺术对于古今妥协生存状态的高度表达。
我个人最喜欢她的作品是《无痕》和《生长印记》,这两个系列都收入在“以太听音”部分,可见诗迪是把大宇宙视作大母体,《无痕》以生命绿写意,《生长印记》以红黄蓝黑各色抒情,生命的声音生发色彩,色彩的韵律唤起激情,面对作品就有一种新生的喜悦,仿佛回到了原初,混沌初开。
很多人说读诗迪作品神秘玄妙,高深莫测而又不可捉摸,很难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说出她的表达,但是,她的新颖的确给人震惊。那么好,震惊就是她的成功所在了,因为国画已很久难以让人震惊了,自西方水彩画与中国国画相与结合产生新派中国画作品以来,时间和画坛一直在期待新绘画出现中西文化大气合璧之作,诗迪带来的震惊也许就是这种期待的回应。
未来还会有许多令人震惊的新派女国画家出现,因为女性的经验从母体开始,还有无限可以开发的子体。就诗迪本人而言,她要继续探索的空间还有很大,如她自己的理想,是在中西方名人序列中,留下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