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新的女性主义系统学术

(2007-04-04 00:32:02)

本文为我接受《中华读书报》“女学者、女作家三八荐书”的采访,刊于3月7日版。

为什么要推荐女性主义,通俗的说,就是要知道一切歧视的由来,思考解决歧视的策略和方法,及试图参与改变歧视的行动。

我还是推荐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吧,这一套连续出版物,是成系列的学术丛刊。女性主义研究本身是跨学科的,跨学科学术的特点是必须具备系统的学术知识,而女性主义这个全新的系统学术知识,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完形结构。过去文明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就男性主体而言的,而女性主义倡导由女性主体认识世界所建立的知识系统,提倡的是女性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它对整个知识结构来说,都具有完形意义。

其次,由于它是跨学科的,所以每个学科深入的研究都设了专栏,每个栏目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比如,女性主义教育学这个栏目,随着你一天天在读,你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也在深入。比如关于女性文学研究的栏目,从第一期到第八期,在每一期,各个栏目都是独立存在的,但综合各期来看,它又是连续存在的。所以,它给跨学科和单学科的研究都带来了新的视野。

比如,女性主义教育学强调女性接受主体在接受教育时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比如,女性需要生儿育女,她的教育不像男性那样单纯,关于生命的很多知识她必须接受,甚至她的学习具有间断性,比如说,生完孩子后再继续读书,这时她的经验结构就非常不一样,读书的领悟和感知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值得单独研究的。

如果要推荐针对女性性知识方面的图书,我想推荐台湾何春蕤的《性心情》,谈女人如果遇到性压抑、性歧视、性骚扰等,应该怎么做,如何把负面变成正面,这本书在台湾重版过十次;家庭婚恋方面的,我推荐李银河的《中国女人的感情与性》,还有方刚的“告别离婚”系列。

 

《中国女性主义》第8卷目录

女性主义在行动

荒林       艾滋病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

李扁 丁力 海生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启动

张君 余迪 王海生 侯书芸   两岸三地男性参与性别平等:多元对话与研讨

 

女学

肖巍       自然意象:女性与女性主义

王逸舟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序

 

男学

方刚       “男性觉悟/解放”释义

曹琼       当代中国电影中男性气质的解构与重建

彭华       性别视野中的《老子》思想

 

女性主义教育学

魏国英 叶明欣     女性与教育问题的新视角——北大“女性与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

宫明月    从增权角度看女校环境对女性成长的影响——以北京中华女子学院为倒

胡晓虹    搁浅在历史的边缘——高中语文教材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日]金井淑子    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现状——与个人经验交迭

 

女性主义群落

罗婷 王仲平     袁昌英对女性主义的接受与超越

黄华       《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的自我想象》

李勇 李晓霞     《完整的女人》

 

女性主义关键词

胡传永    移情合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说的新思维

付翠莲    社会性别概念再诠释

 

女性主义文本细读

陶咏白    一个女人对大地的守望——读解徐晓燕的油画

刘传霞    论现代文学叙述中妓女形象谱系与话语模式

何梅       “美国梦”传统与《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救赎

 

女性主义视窗

翟永明    别样——喻红、姜杰作品展

王明洁    道德·苦难·革命——1905-1949年内地电影女性面貌

杨翊       废墟上的女人——电影《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主义学术文化沙龙

韩国女性运动与中国语境下的男性解放构想

[荷兰]米尼克·斯希珀   不要娶大脚女人——世界谚语上的女人

 

女性主义数据存档

杜海华(编)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女性著作书目(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