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房地产的话题 |
北京住房是如何“过剩”的
前些日子,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在京期间提出衷告,提醒注意奥运后的经济波动。虽然蒙代尔先生是依据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的经验提出的建议,并未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但我们应该重视来自大师的意见。
同时,一位国内的“著名”年轻学者也提出了奥运会后北京住宅市场“过剩”的意见。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热捧,纷纷转载。笔者深为此位学者能够与经济学大师不谋而和感到娇傲,这是给全国老少爷们长脸啊。
笔者赶紧找到两篇报道,认真学习起来。特别是国内学者的意见更引起我的重视,因为只有结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才是最可靠的,也最具有指导意义。但仔细研读之后,笔者有些疑惑,对国内这位学者用于分析的数据感到了一丝怀疑。这一点本人在“北京住宅严重过剩”是科学分析还是忽悠一文中已经全盘托出,事实上本人特别希望能够有人以真实的数据反驳我的疑问,让事实证明国内学者的意见是占得住脚的。可惜我没有等到这样的回复。
说实话,可能是由于工作原因,本人比较喜欢用数据说话,用定量方式分析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也一直在努力收集数据,争取解答自己的疑问,回答北京住宅是否过剩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找不到答案。原因我在北京住宅何时“过剩”?一文中已经说了,是由于关键性数据的缺失。由于诸多关键数据的缺失,让我们无从分析北京住宅的现状、需求量、会否过剩、何时过剩、如何过剩。或许是我能够找到的数据有限,希望有能人能够提供出相关数据与大家分享。不过,本人相信,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可能从任何政府公布的资料中取得相关数据。所以,不知道那位国内学者是如何研究出他的结论的。谁能解答我的疑问?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北京住房是否过剩的两篇分析文章如何出台的经过。笔者水平有限,不可能和那些专家一样将房地产的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只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基本上可以说是抛砖引玉,希望我扔出去的一小块砖能够引出真正的美玉来。可惜,我的愿望没实现。反而可能是乱扔砖头,伤了什么人,引来了不少的指责与批评。实在是不好意思。
在此,本人呼吁国内的专家们,请将你们的意见与依据给我们认真分析分析,让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人能够提高与进步。多谢啦!否则,我只能认为北京住房的“过剩”只是一个没有依据的传说。
前一篇:北京住宅何时“过剩”?
后一篇:经济适用房内循环有何不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