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开发商手里到底囤了多少地?

(2006-08-20 20:55:37)
分类: 本博热门文章

北京开发商手里到底囤了多少地?

 

房地产开发的最基本生产要素是土地与资金。而土地又是稀缺资源。因此一切关于土地的话题必将引人关注。当老潘去年高喊“地荒论”时,北京市国土地资源局的领导一直坚称不存在地荒,并指责开发商大规模囤地。开发商也因此备受舆论批评。

 

到底北京的开发商是不是在大规模的囤地呢?有多少地被开发商囤积了?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迷。因为外人根本无从得知相关数据。只有国土部门才可能接触到。现在坚冰终于打破了一角,国土部门给出了一些数字和意见,让我们从有限的数据中来分析或者叫“猜”一下。

 

根据北京市国土地资源局的报告,本市自2004年以来住宅项目供应土地712宗,土地总面积4206公顷(不含代征地),其中未动工土地736公顷,占18%;已完成土地开发646公顷,占15%;正在开发建设土地2186公顷,占52%;已竣工土地638公顷,占15%。按理说,这里面应该包括了经济适用房用地和2006年所有的新供地。

 

再综合7月底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在首都之窗的访谈内容,可知今年上半年住宅用地供应了543公顷。而去年的住宅用地供应量按老潘的说法是880公顷。还有一个数据是目前受新政影响的住宅项目共有603个。

 

就这么点数据,试试吧。

 

首先已开工建设与竣工的土地不能算是囤积了。未动工土地与已完成土地开发的地加在一起共1382公顷。今年上半年供应的543公顷地绝大多数不可能已经开工建设,所以全额减去,剩余839公顷。在北京正常的出让手续到开工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去年出让的很多项目也可能尚未达到开工要求,估计会占去年土地出让量的50%左右。这样一来,也许只有400公顷土地出让满一年仍未实现开工建设。

 

而这400公顷土地是否都算开发商的囤积呢?国土部门的领导给出了他们的意见:“这种协议出让方式可能会有后期的手续要办,这样他才能够动工。自然就有一个周期,如果以土地合同为界点,按照常理原来从动工还有两年的时候,到竣工还有三年的时候,这样开发商手中自然会有一些。第二种情况,协议出让的方式有很多的单位在互相找合作伙伴,特别是一些企业搬迁的过程中,可能在资金运筹方面有一些链接上的困难,合作上的困难。所以很多项目运作周期偏长,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有主的,也是有一定合法手续的。我们现在正在加大清理的力度,督促他尽快形成供应。

 

好了,看来剩下的400公顷中还有不少是属于事出有因,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而无法开工,并非囤积居奇。这么算下来,开发商真正有意囤积的土地还有多少?去年市国土局已经收回了45块地,而按国土局领导的意思:“您说的这种情况肯定是有一种驱动的利益在里面,正常的情况下如果交了土地缴纳金,他自己突然说不盖这个楼,对他来讲没有任何的好处。因为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年限是有限的,40年50年最高不超过70年。比如他晚竣工三年等于他的寿命少了三年。往往讲的他没有支付一些费用,这样我们就会按照一些闲置地来处理,他不是正式的开工。至少我没有看到他有意的自己拿钱,最后不要收益的。

 

从上述发言的字里行间您是否读出了一些味道,囤地说是否已经被否?

 

由于数据有限,很多推断仅依据常识而来。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二手房开征转让所得税是把双刃剑

如此"强征个税"是心太软还是另有原因

税总108号文的一个漏洞

房奴论与反租房论的几个误区

限价商品房成功的三个关键

外迁“移民”的“根”在何处?

为什么政府不愿意建廉租房?

限价商品房是政府给谁准备的奶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