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宏观调控的话题 |
商品住宅 |
期房 |
现房 |
||
网上认购 |
网上签约 |
网上认购 |
网上签约 |
|
2006年4月26日 |
96套 |
618套 |
7套 |
57套 |
2006年4月27日 |
76套 |
642套 |
8套 |
45套 |
2006年4月28日 |
77套 |
744套 |
4套 |
122套 |
上述数据来源为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
如果我们把上述数据当作市场对宏观调控的一份答卷,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于逐利的投资和投机,对一个小幅的加息无动于衷;
对于恐慌性的抢购,加息的作用似乎与调控的初衷相反;
很多专家都说加息是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又有很多人开始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目的还是“降房价”。但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反而加快了购买的步伐,个中原由值得决策者们深思。
而银行获利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管理水平的上升,如果为了钱更多的出现草率的房贷,难道再依靠加息来应对吗?不能让社会为银行的管理水平买单吧。
加息,到底是抑制了投资还是抑制了消费?还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都打压了?可央行在解答存款利息不变时却表示希望老百姓多花一点钱。这里面不矛盾吗?
我还是认为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需求的状况,相对贫穷的人群还在为提高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保障而奋斗;而相对收入较高的人群目前首要需求就是住房,这是无法依靠行政手段来调控的。所以才会出现社会消费总额中的六分之一是购房支出;只有真正富裕人群,由于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已无忧,才可能去花更多的钱用于其他精神层面的消费。
也许有一天,当社会的居住需求得到普遍的满足时,我们也就不必担心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问题了。现在,还是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