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房地产的话题 |
记得从前福利分房时有一种说法,什么65平方米是工程师,80平方米是处级,110平方米是局级的住房标准(记不太准了,错了请纠正)
原来的老式住房,多数是六层的板楼,南北通透;就是经常有暗厅,还有就是开间小得很,最多也就3.3米,而厨卫更是小得可怜。后来有了一些塔楼,高大、还有电梯。比如二、三环边上经常能够见到的一些楼就是这样。标准图纸,都长得差不多,但经常一梯十户什么的,户型极不合理。去过一些这样的楼,总的感觉是什么地方都小。
后来就开始住房商品化了,大家都挤到了房地产市场,前些年北京可是塔楼盛行,一个个粗壮得和泰森似的,除了南边的两户外,绝大多数户型也就是有一个窗户朝南。再后来,还出来了一些所谓的改进型。但基本上也就是换了件马甲。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房地产的大热,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塔楼在新项目中开始减少了,而板楼慢慢多起来了,特别是近两三年,很多项目(特别是高档项目)逐步向全板式发展了。
板楼挺好,南北通风,在南方七八年前就大量的建板楼了,当时感觉人家的房真好,比北京的什么现代城啊什么的,看起来舒服多了。现在北京也开始建板楼了,真的不错。赶紧去看看吧。
去到售楼处,绝大多数项目一问,基本上板楼、南北通透的户型少说也得140往上,而且还不算好的。要是你想要一个开间越过4米的厅,基本上都得上150平方米了。再有就是总有长长的过道和细长的房间。一般房型稍好一点的一不留神就到了180-200平方米。我的妈啊,为什么这么大啊?
后来咨询了一些专家,人家说塔楼和板楼在北京最大的不同是楼间距。塔楼楼间距要求比板楼小,而板楼不光是楼间距要求大,而且还由于受到采光的要求。除了东西向房外,必须每一户都有南房,这就决定了同样的地块上设计板楼和塔楼,出来的面积是不同的。而对于开发商来说,为了市场他要设计板楼(因为好卖),但他是绝对不高兴损失面积的。所以就要加大板楼的进深,最小也整个14米,动不动就能达到18米,这样一来,再加上一个开间超过4米的厅和一个开间超过3.6米的主卧室,基本上套内就100多平方米了,再加上公摊什么的,当然就很大了。这么大的房子穷人当然买不起,于是只能精装后当豪宅来卖了。
也有的开发商走另外一条路,得!我不加大进深,合理就得。客户来了:”你看我的房子好吧,他们都18米,我们就14米,为客户着想,太长了没用,户型设计要合理啊!”“至于价格嘛,当然比他们的要贵一点了,您不想想,您为了这么好的设计,多掏点钱多值啊!”
被这么一忽悠,好多人就把这样的高档房买回家了。
前两天,在于凌罡的一篇文章上,他说以后要建进深10米的板楼,面宽8米,套内也就80平。真好,只是这样的房子估计地价就更高了,因为本来出120平的地被你盖了80平,不贵才怪呢。
现在房子是越盖越大了,也越盖越高档了。当然,这价码也和房子的品质一样,越来越让小老百姓们“头晕”了。而在一阵阵住宅升级的浪潮中,似乎塔楼的缺点越来越不能接受了。但真的能有小面积的板楼嘛?这样的项目还真的不多啊。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谁错了?我们要住好房子没错;规划部门为老百姓考虑,提高住房设计标准也没错;开发商按标准建房,建不了小的就建大的,似乎也没什么错。可结果呢,大家都不舒服。政府被指管理不力造成供应结构不合理、开发商被指只为富人建高档房、而老百姓呢则实实在在的买不起房了。
也许是时候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还是先解决住的问题,再去“南北通透”吧。
前一篇:年薪10万在北京买房
后一篇:今年北京房价到底涨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