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马莉
诗人马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9,963
  • 关注人气:3,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色彩第74] 中国诗人肖像:海子  ——马莉油画原创

(2009-08-01 00:06:16)
标签:

马莉油画

马莉原创

金色十四行

分类: 中国诗人肖像
[色彩第74] <wbr>中国诗人肖像:海子 <wbr> <wbr>——马莉油画原创
[ 色彩第74 ] 中国诗人肖像:海子
布面油画/ 尺寸:50×40 CM

马莉作于2009年7月31日

诗人海子
·马莉
                
    我第一次知道海子,是在得知他死亡消息的那天。
    1989年5月的一天,我刚刚动完一个手术,正在家中养病。子庆出差去了北京,那个夏天很炎热,他天天和北京的朋友们在一起……而我,每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从七楼下到一楼开信箱,看看有没有他的信,有没有朋友们的信。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5月20日这天天气阴沉,黄昏的时候,我照例下楼取信。我收到了订阅的最新一期《诗歌报》,同时还收到《诗歌报》的责任编辑乔延凤写来的约稿信。读完信心情愉快,可接着读《诗歌报》,却一时很悲伤……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就登在这一期上。读着读着,我的心“怦怦怦”地撞击着胸口,好像要从口里跳出来一样……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恐惧,以及孤独和伤感……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那个晚上我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他死得太年轻,才25岁,这个年龄还不到但丁《神曲》里所说的“人生的中途”。
    后来知道海子有一个好朋友骆一禾,他和西川组织了一场在京诗友大型义捐活动,全部两千零三十元义捐款都交给了海子的贫苦父母。再后来,子庆从北京回来,告诉我一个不好的消息:在海子自杀三个月后,骆一禾心脏病突发于天安门广场,5月31日抢救无效死亡。后来我还知道,骆一禾是《十月》的诗歌编辑,是海子最好的朋友,海子在遗嘱里将遗稿全部交由他处理。
    一死惊天下,海子死后,中国人开始读他的诗,无论男女老少。他的诗集至今在我们家高高的书柜上摆着,“那个疯狂歌唱麦地的诗人”,子庆在一次校园诗歌朗诵会上这样描述他。有一次在超市看见一位母亲牵着她上小学的女儿,女儿的嘴里冒出一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惊讶了半天。而关于他的死,在今天这个平庸但不乏激情的时代,仿佛比他的诗歌本身更让人们兴奋,有人考证他的死因是由于生活的极度贫困、恋爱的数度失败、个人的性格原因以及现实与理想的残酷反差等等,照医生的说法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而评论家们更饶舌,他们从哲学的形而上角度分析他的死因,甚至认为海子的自杀是一种宗教精神的献祭。这么多年来,解读诗人之死,仿佛成了诗歌中最神圣的一项活动。我不知道所有这些解读,死者是不是能够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是误读,因为人们总是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审美倾向,去解读和阐释一个诗人。我一直在想,海子究竟为什么自杀?这永远是一个谜。一个人为什么选择死亡,别人是不知道的,所有人的解释只能是猜测,所有的猜测永远得不到证实,无论是行动意义上死亡的还是诗歌意义上的死亡。迷底只在死者那里。而死者永不复生。
    在今天闪着微弱光芒的诗歌世界上,有三种诗人,第一种诗人在这个污泥的世界中浸染且过得游刃有余而旷达不羁。第二种诗人能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出污泥而不染,心灵具有一种天生的过滤器。第三种诗人由于内心的神圣和执著不能容忍并与这个世界对立着。海子显然属于第三种。他以他的死,宣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纯洁与神圣的终结。
    我喜欢海子的诗,它既神圣、质朴、温情,又暴烈、凌厉,挥霍。我一直在追问着探讨着他的诗歌秘密。人们在回忆中描述了他的境遇:农民子弟,家境贫寒。长子,下面有大弟、二弟、三弟。贫穷的家人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位离开了“黄土地”的学子的身上,而他给予那贫陋家庭的回馈却微乎其微。在一篇海子母亲的回忆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海子给予家庭的帮助主要是两次:一次是刚工作时领到第一份薪水90元,就给家里寄去60元;另一次是1988年底,海子带母亲到北京游玩,临走时给了母亲300元钱,后来母亲用这笔钱给全家购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因为贫穷,海子特别希望能通过身份的转变给家庭带来物质财富。1989年春天,他的北大同学建议他和他们一道“下海”去海南办报纸。海子在春天的家书中兴奋地说:“爸爸、妈妈、弟弟,我要发财了,我的很多诗歌都要发表了!”也许,那首脍炙人口的“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他对未来南方美好富裕生活的描绘与向往?
    这些回忆至今读来仍令人心酸不已。
    海子说:“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什么是“该丧失的”?“尚未得到”的又是什么?
    我曾经一遍遍想像海子自杀的情景:1989年3月26日清早,海子穿着一件白衬衣、蓝裤子,肩挎一个军用书包在中国政法大学老校区溜了几圈,乘汽车来到了山海关,沿着铁轨向前走。傍晚时分,在铁轨的一处,他躺下了,一列货车呼啸而来……
    海子曾在死前描述过他死后的情景,他写有《春天,十个海子》一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据骆一禾的描述:海子死前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胃里只吃了两只橘子,十分干净,身上只剩有两角钱,提包里带了《圣经》、《康拉德小说选》、《瓦尔登湖》和《孤筏重洋》,这四本书都是他最喜爱的书。
    诗人都是上帝的使徒呵!
    20年过去了。如果海子不死,他应该45岁了,他应该是一个负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男人了。可是海子提前死去,他因此永远年轻。等到我们全都老了,而他永远是25岁。
    在海子死去20年后的今天,我用画笔画着他那张单纯的笑脸,多么朴素生动!我仿佛听见他当年兴奋的喊叫:“爸爸、妈妈、弟弟,我要发财了,我的很多诗歌都要发表了!”我的画笔因而变得沉重。
    一个诗人死后,他的诗歌不仅全部发表,还出版了全集,还收到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一个诗人死后,他才获奖,他才被全体世人知道。一个诗人死后,他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作为诗人,我“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忍不住还是问:“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如果知道你死后有如此的殊荣,你还会选择死亡吗?
    也许我不该这样问。因为死是需要勇气的。
    虽然活着同样需要勇气。勇敢的活下去吧!但是死,是需要更大的勇气的。
    海子的光荣是由他的诗歌铸就的,所以海子的神话必将演绎下去。
 
2009年8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