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骂的历史由来

(2006-06-15 14:13:06)
分类: 嬉笑怒骂
国骂的历史由来
 
国骂的历史由来
文章、书画作者|江心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白石老翁曾作自画像一幅,于画上书墨“人骂我,我亦骂人”七字。其态度之强硬,性情之洒脱,对“世俗小人”的爽直蔑视之气,全借这七字浑然昭揭于墨迹之上,渗出于纸面,弥漫于空气中,令观者无不拍案而高呼痛快。
 
被人骂,犹如身影一般,任何人终其一生都不能甩掉,是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失的元素。小时在家被父母骂,上学后被老师骂,再到上班被领导骂,及至结婚后被老婆骂,等到年老体衰时,在被子女一番痛骂后,便终于可以闭上眼睛不再挨骂了,这时候才可以静静等待盖棺定论,而“定论”之辞自是不必担心,即便是最厌恶你的人,此时对你也要大大的夸善,而夸善的言辞足可以将你周身洗得一无瑕疵,就如同殓火之余下的骨灰,自然是见不得星点杂质。
 
挨骂既然是人人平等的待遇,那么骂人亦为人人都拥有的权利,且骂人亦为天性使然,这亦是任何社会都不将“骂人”列入法律惩治范围的原因。除非人类绝了种,否则这世上不会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使人骂人的现象消亡。
 
骂人所带给人的快感,在人类的感觉印象中是极致的,是超爽的,是不可替代的,与两情相悦时所体会的快感相较,是可以比肩而立的,所以对正常人而言,每一天都不可避免地来上一两句脏话,或在人前或于人后,即便是某一天实在找不到机会开口,亦必定于心中默念“我操丫地”无数遍,然后将此等“话语”压入腹腔,储存起来,待人不备时,悄悄地化作一声臭屁而放将出来,虽不甚淋漓,但亦为畅快。
 
放屁终归是压抑而出,往往被臭气所熏者多是自己,不得不皱眉捂鼻,屏息以作尴尬像,与指着对方鼻子放声痛骂相较,其境界实差的天高地远,但能指着对方鼻子而骂亦非易事,其需要足够的实力做支撑,在对方绝无反抗和回骂能力情况下,骂人才能成为一件爽事,才能无所顾忌地达到宣透肺腑的目的,才能尽情尽兴而成为享受之乐趣,就象老子骂儿子,领导骂下属一般,自是不必担心后果,且可以随时随地拿来享用,只要高兴就成。
 
骂人无论是何种目的,动机,但用于喷口而出的词汇却基本相同,都跟“男女的某种关系”相关,如“我靠”、“我操”等等,且天下大同,外国语中的骂人词汇也逃不出这几层关系。
 
当“骂语”被精简提纯,达到妇孺老幼可以在任何场合皆能脱口而出,又不失之身份,不具攻击性,不令人反感时,其便被定义为“国骂”,进入了“语气助词”的范畴,“他妈的”便是经典“国骂”的代表。
 
“国骂”的产生可谓历史悠久,能见于史料的最早记录当见于《楚辞》,屈原大夫在投江喂鱼前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经典“国骂”用词,既“嗟”之一字也!
 
“嗟”一词做为文言中重要的“语气词”,其一直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撷用,屡用不辍,充斥于整个中华文明“书面记录”史中,直到“五四”埋葬了文言文,把下里巴人的粗口改造成“白话文”而用于书面语言后,象“他妈的”这种乡土气息浓厚的喷口才上升到“国骂”的高度。
 
这样一说,如果在没有新的考古证据出现前,我们可以把屈原大夫尊为“国骂”的鼻祖,我们是应该对其顶礼膜拜的,在端午节时,应该一面包棕子一面虔诚的来一句:“嗟,他妈的。”
 
有人此时会问,你凭什么说“嗟”就是“他妈的”?我要说:这是我反复钻研浩瀚如空的中华文明历史,熟读四库全书后,经过深思熟虑考证的结果,其有大量的语言文字学的数据和方法论。
 
并且我向黎老先生学习,只说结论,不说证据,你不服,可以找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所来跟我论证嘛,哈哈,非的把一帮人给急晕了不可,喷口就会说:“他妈的,逗我玩啊!”
 
我说:“他妈的太土,文人要骂就骂——嗟、嗟、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