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的腾讯断尾求生之举,算是我上网十几年来最刺激我神经的一次。于是自以为不大好闲事的人也写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在文章最后,这一段:“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知道360和3721的关系,不过知道这个事的那一瞬间,我就开始佩服这个人,这个叫周鸿祎的,脑子太好用了。果然在短短几年后,让公司发展到有了与腾讯叫板的能力。虽然对于结果,我只能观望。我是不相信一个流氓在3721后能够迅速从良的。这不合常理。只是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怎么做。很有可能在360的后期发展中出现很流氓的事,但我相信他也深知这座大楼的基石是什么,无论别人已经被培养出多么强的依赖心,要离开还是会离开。”
工作的原因我在某一个时间段接触了大量的电脑,正是流氓软件横行的时代,前一分钟电脑新装的系统,连接网络的后一分钟立即沾染大量的寄生虫,最有名的就是3721,当时我在想这个东西怎么流氓到这样纯粹的地步!就连名字都是为其流氓行为而取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干嘛干嘛。只是现在,我愿信那一句“不是竞争对手打败了我,是用户打败了我。”是后来周鸿祎的真实感受。
周在《不得不说的话》中有两句话,“360安全卫士,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洗刷强加给我自己罪名,动机其实是自私的。”“一定不要像百度那样做搜索,不要把竞价排名混合在自然搜索结果里。而且,为了赚钱就把一些欺诈网站推荐给用户,让用户上当,在我看来这就是恶。”这是两句检视自我动机的话。
这大半年来我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也是我执的表现,但确实感受到其带给我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自发的开始检视自己的行为动机,虽然最后都是自私的。包括写这篇博文的动机。
这里反驳一下自己曾经说过关于流氓从良的那句话。
变化是无时不刻的,这才是常理。“流氓”作为一个现象的标签,也应该如周鸿祎自己所说的:“这个潘多拉的盒子终究是我打开的,我只能自己亲手合上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