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来了就不能怕事,得面对它,不管在多么下游,不管问题有多么多,不管问题多么复杂,不管问题多么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在北京,往往是在社会矛盾冲突的下风口,能看到的本地与全国的社会冲突与问题往往量多类杂延续长,如果站在一个社会冲突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恰恰能面对更多的素材,甚至能做有更有价值的发现。在我看来,成立社会矛盾的专门分析研究机构,不只需要勇气,也需要解决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我自己所在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可以说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切近公众脉搏与生活轨迹的专业知识服务机构,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地研究社会矛盾冲突的资料,就能发现其中的线索与脉络。今天社会矛盾冲突的大类其实不会超过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早期利益相关者不在场而产生的不平感,某个关键利益的处理与安排过程未能得到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认知、充分沟通与谈判就决定了,而且如果这样的利益相关者数量还比较多,那么就会酝酿比较大的问题;二是处在问题决定环节的关键决策者或者决策相关者,触及或者卷入决策对象的核心利益,使得本来应该保持中立的处理者成为问题关联方,而这个时候后续的处理安排又屡屡为权威关联者控制或者左右;三是矛盾与问题的关联方形成了纠结的核心,缺少双方能接受的有公信度的第三方扮演问题调处者,而某一方期待“上面”能扮演青天的角色,今天社会转型中呈现的社区弱化与有可信度的第三方资源贫瘠,导致在社会水平层次上的协助矛盾解决资源很有限;四是当社会问题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社会问题的调处者或者关键职能岗位上,缺少关于问题认知、分析、谈判、沟通、博弈的能力建设、方法论准备、人才培养,以具体而刚性的问题,待以抽象而无工具的机关干部,则问题尤其可能迁延扩大。
北京信访社会矛盾研究分析中心成立的这五年,使得自己成为一个能够不只是在具体问题里面就事论事的机构,而是能够面对问题解析问题的有适当跳出具体问题高度的分析机构,这在信访系统中是个大的超越;与此同时,中心能够连接与动员更多的民间独立机构与高等院校学术研究者,共同聚焦社会矛盾的发生机理与关键类型,有细分的专题,有问题解决型的设计,有历史对比型的洞悉,有对策实验型的尝试,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再用五年来期许,北京信访社会矛盾研究分析中心应该发挥自己贴近规模化的社会矛盾聚集部位的优势,在作为对策型的开放型智库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不限于问题研究而重点放在,首先是在问题解决意义上,设立系列专题,寻求多元解决方案,超越说法型思路,聚焦做法型方案;其次要对于冲突管理的方法论与工具积累上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恰恰是我们现在从核心决策机关、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教学科研、行动部门都普遍没有认知、积累与重视的部位,因为缺少这样的工具与方法论积累,因此在冲突管理与解决上,朴素的粗线条解决往往是主流,这也是使得社会矛盾累积加重的因素;再次需要在操作性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与投入,如果我们把冲突防范与解决作为一种专业岗位,那么岗位技能人才的缺乏也是显而易见的,要把人才培养与问题早期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的思考,就是要把现在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面对能力,从在直接接触中应对,转变为有提前量的冲突管理机制,这是社会矛盾管理的新挑战也是新进展。
昨日场景:南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汁千张
将生姜片、葱末、蒜末加薄荷叶少许,用石臼捣成汁。千张六张,切成小条,起橄榄油锅,先快炒千张条三分钟,加食盐酌量,半分后加入佐料汁,再炒半分后起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