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评衡量法:这一方法既可能是以项目监督或者管理单位设计的考评标准(评估单位可以进行技术性修正)为评价准则,或者针对项目参与者进行直接的考评,比如在规则普及评估中就可以进行规则的知识测评,对于学生则可以使用考试法来测试相关知识的获得情况。需要考虑原来的水平与项目后水平,所以评估应有纵向对比,标准化是其长处,缺点是可能忽略标准外的其他方面。
4、表现衡量法:尤其适合表现多元职业技能、生活技能等训练效果的项目,要求评估对象展示他们获得的计算机、绘画、生产线处理、现场反应等能力,来评价项目成效。这类评估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但是对于大规模评估往往有一定难度,比较化时间,对于评价标准往往争议也比较大。
5、指标衡量法:综合多方面意见形成一套广为接受的指标体系,然后进行超越具体的项目操作者控制的常规与定期评价,这类方法的好处是具有很强的超然性,便于形成基本的公众公识,不足是对于具体项目的特殊情况的考虑往往比较有限。
6、实验衡量法:这一方法主要是把情况接近的评价单位设计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项目行动展现后,比照项目成效。可比性来源于对照单位的情况接近,而且有不同的干预方法的存在。比照可以在横向进行,但是同时无论干预与对照组均有自身的纵向比较,因此需要有基线评估。实验方法展现成效很直观,但对于项目管理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比较高。
7、信息管理系统法:随着IT技术与电子政务商务系统的普及,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多范围日益普及,这一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大量日常的标准化数据与基于这些数据的深化分析,同时也使针对具体问题的及时征询也成为可能。即使没有信息系统,单位日常数据分析也是一种类似的方法。这一方法既可用于评估,也可以用于作为评估的背景分析支持。它的好处是及时与关联数据广泛,缺陷可能是数据过于标准化,对于包括过程、场景这类的信息很难反应出来。
8、投入产出分析法:以项目的财务投入与财务产出作为评价内容。这类评估以财务数据为基准,在成本分析、成分成效分析与成本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这一方法在财务型项目(如小额贷款项目)中相当普遍,但是也有以下问题:一是财务账册的规范性与可获得性,二是非财务产出的衡量与评价方式,三是可期成本的计算方法会存在很大争议。
昨日场景:上午上海市委党校授课,下午参加“理性饮酒校园大使大赛全国总决赛”活动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两煮豆腐
老豆腐两块,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中煮开,十分钟后取出豆腐。用无油骨汤起锅,将豆腐放入,中火煮30分后,加食盐酌量,胡椒面少许盛出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