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风光君未知
(2022-06-26 22:05:22)
天姥风光君未知
天姥风光君未知,山川锦绣炎夏时。
一骑独行山顶去,天低吴楚好题诗。
今天上午,忽然想到,欲去横板桥看古驿道,前次葛先生说起过,如去乡下独游,可邀他同行,我即以微信相邀,他立即回复,OK,但要等他十五分钟。
我不久开车下去,接他同行。他上车就说,我已搭朋友车,已去荷花塘了,半途得到你消息,我叫朋友送我回来,我要去横板桥,那是我从小生长生活的外婆家,幼小玩大,特别亲切。我经常去的。
我说,从未听说过,你拍照片,常署名天姥山人,还以为附庸风雅呢!横板桥真的是你外婆家吗?
他不屑地说,自己外婆家,有什么好讲造话?路上,他拉开话盒子,如数家珍,谈起童年往事。
他出生于城里后,母亲工作忙,养了两个月,为他找奶妈,但找了好几个,他就是哭闹,不吃,沒办法,只好把他抛给外婆,外婆家就是横板桥,我外公就是姓金的,横板桥以金为大姓。
车子出东门,过隧洞,去南复线,上桃源班竹会墅岭而去,一路梧桐树,绿枝浓荫,夹道伫立,两旁高山,清幽绝尘,清风拂拂,蝉鸣鸟唱,夏日风光,特别宜人。葛先生一路说他童年故事。
他说,我小时,横板桥还有许多店面,我外婆家也开店的,蛋石路,一路铺过去,我读书到三年级,才回城里,在反帝街小学读书,就是现在的南明小学。我读书横板桥小学,就是今天的裘甫庙,当时很冷,下雪时,雪花也会飘进来。
哪里长大,那里就是自己的家。每到放假,无论寒暑假,我总脚头很健,独自步行,从城里出来,沿沙石铺成的马路,或抄近路,从班竹过来,穿今谢公古道,上会墅岭,很快来到外婆家,从来不知疲倦。外公看见我,总会说两句话,现在是人如鸟(读雕),鸟如人。就是说我小孩像鸟一样,很快会飞到他家去。
我把车子转过会墅岭古道,他说,班竹村有个车站,这里就是。
一路上去,他还说,娘舅是公社兽医,当时农村,养猪养牛养鸡鸭鹅很多。他一到家,见小黑板上写满了谁家来过,谁家有请,背起药箱,就走村穿户,下村去了,我连忙跟去。每到一地,受农家招待,吃六谷,吃镬拉头,还带回回货。农村里的人,总很淳朴善良,亲切,总喊我小外甥来了。长大后,他们都认识我,我倒记不住他们。他还说,他阿姨,还在村里开服装店,她去上海学来裁剪,教村里人,家里总十分热闹。他还说,外婆对他很好,但她很罪过,从小包了小脚,行走不便,每要外出拔草,我总走在前面,把草拔来给她。我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二十九元,是下放在淦湾村,做代课老师,立即交给外婆用。后来,我阿姨把这钱存起来,还给我,77年恢复高考,我即考进了大学,他们把钱还给我。
他说,过去横板桥是官道,过路客商很多,天姥寺很大,后来被天姥林场转制卖掉了。其实,天姥山在天姥寺一带,横板桥人都知道的。如果把天姥寺恢复重建起来,横板桥就会闹起来。投入资金也不必太大。
到了横板桥村,他叫我把车子从天姥寺旧址不到的水塘边右转上山,他要带我去看小庵头,那里还有一个寺观,以前规模可大了,你一定没有去过。
我随他指点,沿蜿蜒水泥路,盘旋而上,他说,现在天姥山还限人限车,有时还上不去,但这里上去,可以远眺十里百里群山,可以看到山川村庄人家,像今天这样天气,白云青山,登高望远,风光极好,一点不亚于天姥山。
他有几次,天下大雪,到这里拍雪景,实在太壮观了。
我们把车子开上山,越上去,越可观远景,即在车上,也看得心旷神怡,的确好地方。
至山顶,有叉路可下去,但已是黄泥路了,我建议,停车于空地上,步行下去。后即停车步行,下去,有一个偌大的空地,青草遍地,中间有个巨大铁塔,拉着高压线;草地上,有一只黄牛,独自在吃草,也无人看管,是一头很年轻的半大黄牛,它见陌生人至,把头抬起,看着我们。这牛极干净的,很通人情的样子,我们以手机,为它拍照几张,它也还算配合,不逃走。我从小对牛极亲切,自己也肖牛的,想用手去摸它,它警觉起来,逃到一边去了。
这时,看到高台上,有个两间平房建的寺院,木门关着,有铁锁虚掩着。葛先生说,这就是小庵头,可以开门进去的。
我开门入内,里面有二进,外面香炉,旁边有伙食房,有厨房,有灶头,可做饭,还有两颗绣球花,开得很旺。入内,则有红地毯,延至菩萨下,那菩萨是个女的,是个娘娘,可以礼拜,还可求签。我们入内,恭敬礼拜之。返出来,门口正对广阔的平地。如果不是被铁塔占据了,那是极好的场地。后去铁塔下走走,才见有石础,石墩,石柱,堆在边上,说明这是个大殿的旧址,以前香火甚旺,庙宇规模极大,依稀可以想见。
走到外面,可惜被松树遮住了,把四望群山,一望广阔,天低吴楚,白云冉冉,都遮去了。不然,这个小庵头,实在太好了。
返回来,沿原水泥路,往山顶平地而行,对面,天姥群峰,翠峰如簇如浪,横亘天际,大有天姥连天向天横的气势,其下,阡陌纵横,山村如带,正在山谷之间,远望天际,群峰正接浮云,有高入云霓之景象。我们一直前行,从树木少处,站高坡,拍下许多照片,都如大片一样,令人惊心动魄的气势和壮丽。
驱车下来,至一转弯处高坡,那里正是天姥寺旧址对面的群山,大片竹山,天光云影,掩映之下,涛起浪涌,声势赫然。十里古驿道,杳渺而去,通至天边,景色极佳。
我说,方苞来此,轿夫言,天姥寺后之山,即天姥山,让这位文豪大失所望,以为李白好为大言,如此小丘耳,怎有势拔五岳掩赤城气势?这轿夫,可能是横板桥人吧。其实,据县志记载,这里应为莲花峰所在,是天姥群山之精华地段,风光好,风水也好,如看天姥风光,倒不失为绝佳之观景台也。
葛先生言,要下雪天来,站在这里看过去,无处不佳景,比天姥山顶,还好看十倍!
我说,今天至此一游,找对了导游,也算別有佳趣,可谓此行不虚!下次下雪,我们再相约同行吧!
返回,至朱路不到处,葛先生又说,这里叫乌头岭,过去狼群出沒,到了晚上,手电照去,狼眼闪闪发光,我也碰到过。下至会墅岭顶,在古树下,古井内,舀了一桶矿泉水而归,这更是炎暑清凉,最好的消暑之物。回家,记此,以为纪念。(2022.6.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