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行
(2022-06-16 21:04:16)
东山行
徐氏世居天姥东,四围青山叠翠中。
果然奥宇非凡地,大山日出东方红。
今天,与老干部局和天姥诗社白云书院诸老师,赴让里(今称上里)、石磁、东山等地参加行走百村、诗话共富采风活动。夏日时节,群山万叠,翠峰如簇,碧水萦回,乡村古朴,这里居天姥山之东,称姥东之地,村民以徐氏世居为早,为多,姥东徐氏,蔚为大族,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每至一地,都风光佳胜,人文底蕴深厚,如打开一幅山水人文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因时间仓促,回来后未及整理,今只暂记东山村之一鳞半爪,以饷亲们,以博一粲。
我们从石磁村出来,先至东山村之金谷果园。这里,地处山顶,崇山峻岭,沿尚未修筑好的陡峭曲折、上坡之山间毛路,盘旋而上。外侧,悬崖峭壁,幽谷深涧,坐于车内,亦足以令人惊心骇目。这让我想起清浙江巡抚、满族人常安《清凉寺碑记》所云:陡险屈曲,会墅岭已足骇目,而藤公岭五倍之。憩立岭巅,俯视群峰以万计,俱在足下。此虽非藤公岭,而气象万千,约略近之。至山顶,即金谷果园农家乐,置一方平台上,若万山来朝,风晨雨夕,当可于此饱览山川日月风光,而悬于外者,即观景台,四周围以栏杆,前面,正是万山叠翠,深谷纵横,形若沧海,洪波涌起,翠浪接天,群山万壑之壮观气象,掩映以蓝天白云,顿让人襟怀壮阔,似无以复加。此即杨梅园基地,右侧大山,高大巍峨,朝阳而坐,万木葱茏,此即红岩山也,今满目翠绿,郁郁苍苍者,正是杨梅林,称东山杨梅,因其海拔高,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土质尤佳,品质已超过仙居杨梅,早已供不应求云。
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拍照片抖音,游目骋怀,思接云天,徘徊不去,若饱览风光大片。我以打油一则记之曰:如此风光君未看,万山苍苍连云端。极目百里如浪涌,潮起潮落俱峰峦。
观群山犹如观沧海,壮怀辽阔如之,尘襟如洗如之。难怪唐诗人耿湋写沃洲诗,首句即云:沃洲初望海,携手尽时髦。至此方知,此非尽实写海也,也知观山如海,亦非尽虚言也。
此地还有东山八景,举目远望,红岩山中,有巨石耸立于苍翠木叶之中,则是判官朝拜,又有岩石,称石猫捕鼠,群山万壑,每有岩石,为之画龙点睛,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为村民静观默察,加以名命,如乾隆皇帝之命名西湖十景然。其质朴野趣生动,或尤有过之,而无所不及。
中餐后,驱车返回东山村。原来此村置四山环拱之中。村址形若荷花,一条曲溪,由西向东,流入沃洲湖。东有红岩山,南有柴把花尖,北有坐山尖,西与天姥山主峰拔云尖相望。此村由东山、大坑、饭箩山、东家山、塘中山等五个自然村组成,旧属仙桂乡十八九都,宣统二年属沃洲镇,后又属天姥乡,报国乡,东山乡,解放后又属儒岙公社石磁大队东山生产队,又属石磁公社东山大队,1992年并入儒岙镇至今。
东山村历史悠久,村民以姥东徐氏为多,尊唐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徐赂为一世祖,其孙徐凌,大壮家业,捨庄田创广岩寺院,凌长子行周,生承范、承节,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助德韶国师在天姥山莲花峰下建天姥院,后改广福院,天姥禅寺,香火延及千余年,为台越古驿道上之名胜。游客诗人,络绎不绝,诗文亦汗牛充栋,蔚为大观。此一带,名徐岙,后改儒岙,人丁兴旺,与潘氏等族同居,蔚为集镇。
此地原有东山寺,有谢灵运像一帧,成化县志称,谢须长及地,手执一卷,唯一布巾蔽前耳。这应是一位了然于谢公卓荦不羁,蔑视功名,放浪形骸,遨游于天地间名士情状的画家为他所画图像,谢公自然未必知,但足以得个一等奖。惜后寺毁而像失云。
这里更是现代史上风起云涌的革命老区和根据地。1941年徐善秋受中共地下党员(以教书为掩护)陈志赓教育影响,加入中共组织,后为中共新(南)区委支委,1943年5月建东山石磁党支部并任书记,为新昌最早建立的村党组织之一。这里更是三五支队活跃的根据地,不少人参加四明山游击战和马坑墩战斗。新昌解放前夕,中共党组织在此举行东山会议,成功策划制定解放新昌县城方案。今天,有传说云,当年有一老婆婆,在村口山岗上纳鞋底,做针线活,而针线活计篮子里,居然放着一支手枪。她饱经风霜,处惊不乱,从容自如地为三五支队站岗放哨,如红岩中双枪老太婆一样,可见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之好,可称固若金汤。
今天村中尚有东山会议旧址,千年古银杏藏枪洞,更有村口大王庙、东山祠堂(永思祠)、求雨庙、姥东茶姆古井等遗迹和旧址。
东山原处万山中,古今徐氏堪称雄。今日身居太平世,乡村振兴立奇功。走马观花,随笔记此,以为纪念而已。深山明珠,熠熠生辉,当可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