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博客论坛发言稿:博客的三个审美距离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南方 |
用同样的原料,有人做了一碗糊涂汤,有人做了一碗碧绿翡翠汤。
想好了再烹调,与想好了再写作,道理是一样的。
博客的三个审美距离
黄橙
很高兴应邀到第四届海峡博客论坛来谈写博的体会。刚才凌虚先生讲《像做新闻一样写博客》,要求写博文应具备真实性、及时性等多种要素。我想,我今天要说的《博客的三个审美距离》,其实也可以换一个标题叫《像做艺术品一样写博客》。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愿意将博客写成个人电子日记的,他们不想写自己和亲友的隐私,又希望与广大博友进行交流。那么,我的视觉博客所展示的内容和我现在要谈的《博客的三个审美距离》,或许对这部分人是有一点点借鉴意义的。
一、 让自己与现实生活保持审美距离
经常外出旅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世上最美的通常不是风景本身,而是风景中生动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欣赏远方的世俗生活,却不能欣赏近在眼前的世俗生活呢?
其实,这就是审美距离的问题。
在远方,我们是游离于世俗生活之外的单纯的观赏者,这里所发生的很多事与我们没有唇齿相依的联系,所以我们能心平气和,能像艺术家审视生活一样,更加客观,更能看到本质,也就更能发现乱象之外的美感。
在厦门本地,我们是这个世俗生活中的参与者,利益攸关方,我们的心就像海水一样,是跟着潮汐走的,也就是说,在这里我们与生活没有审美距离。
所以,我们如果想把日子过得更快乐些,就要将每天的生活当作一次旅行,让自己与现实生活保持小小的审美距离。
不写博客,我们要追求这样美好的生活。
写博客,我们更要追求这样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博客带给自己愉悦,带给别人分享趣味的根本。
二、 让自己与博客保持审美距离
很多人写博客,总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点滴。
写自己的同时,也写进了周围的亲友、同事的生活。
这样的博客对于视隐私如生命的人,是令人畏惧的。
由于没有与自己保持审美距离,这样的博客可能也无法站在合适的角度或高度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更多更深的思考。
举例而言,如果旅游博客,与读者叨絮的都是今天走了多少里路,吃了什么,没有个性的体会,没有独特的感悟,将旅游博客写成每个人在旅途中都会遇到的资讯流水帐,就会很无趣。
我认为,对于博客写作者来说,有选择的、有审美距离的表达,要比没有选择的、没有审美距离的表达,更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三、 让博客与读者保持审美距离
一个人的博客其实就像一张小报、一本杂志、一本书。然而,很多写博的人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只把自己当作博客的写作者,这是远远不够的。
给公众欣赏的博客,其实就是自己肩负起作者、编辑和出版者三种角色。这意味着你不仅要有作者的写作能力,还要有编辑的眼光和出版者的智慧。
博客写作时,最好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喜爱和接受能力,比如博文不要太长,用词要文明,不要太偏激等等;同时,发表系列博文时要考虑到节奏和题材上的张弛有度,酸甜兼具,有大餐有小菜,能波澜起伏更好;另外,图文编排时要考虑字体和颜色的使用不要太刺眼,图片大小要适度,贴图位置要与文字连成一体。
总之,我觉得,好看的博客应该给读者带来与他们的生活不同的体验和领悟,能让他们得到一点点营养、美感或轻松。
其实,今天主持人是要我谈旅游博客写作的。显然,我的主题有点跑偏了。不过,在我看来博客有太多的共性,只要我们心怀美好,抱着与别人共享人生经验的目的来,掌握好博客写作的审美距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博客都会是有趣的,好看的,受人欢迎的。
图片拍摄于厦门一家西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