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我的印象
标签:
旅游 |
分类: 欧洲 |
伦敦有一种英国绅士般的优雅,这种优雅像泰晤士河款款流淌的水,润泽着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没有工业化中定格的雾都模样,漫步伦敦,我感觉得到鼻翼上飘动着的清新,看得到海一样的蓝色,那是与大海相通的泰晤士河水的颜色。
我的漫步始于威斯敏斯特桥,终止于伦敦塔桥,这是泰晤士河最精彩的段落,这一段河流在滑铁卢桥拐了个弯,犹如美人摆了一个pose,乍一见总不免楞了一下。想不起《魂断蓝桥》的旋律了,眼前的桥也不见了曾经弥漫的哀伤,只有古旧的风情让人将更为久远的故事想了又想。其实,整条泰晤士河都是如此,一部流动的英国历史就在波光水影中,在两岸土地上飘忽着,隐约着。
站在威斯敏斯特桥上,伦敦最著名的几幢建筑物自然会奔进视野,这样的眺望几近奢华。从左岸奔入眼帘的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威斯敏斯特宫(即议会大厦),与它紧挨着的是闻名遐迩的大笨钟,它是伦敦的标志,也是英国政府的象征哦;从右岸冲撞眼球的是那个花了2亿英镑打造的的现代摩天轮,这个有“伦敦眼”之誉的千禧年建筑十分适宜情侣同坐,悠悠地悬在空中打量着伦敦的前世今生。
威斯敏斯特宫密集的尖塔,还有尖拱的玻璃窗,哥特味十足,恍若一座大教堂。行走或端坐其间的议员或议长身穿庄严的锦袍,头戴长长的假发,看起来极不合时宜,然而英国人依然坚守祖训,将一种仪式弄得极为庄严。也难怪有人说英国人保守,而且还有个党派就叫保守党呢。不过,在威斯敏斯特宫,上、下两院开会,却允许市民旁听,透明度高得令人咋舌。看来两国人的为政理念并不保守。想想也是,威斯敏斯特宫可是西方民主的象征——议会的发源地哦。
英国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多启蒙,包括理论和实践,听听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牛顿、莎士比亚、罗素……还有那些我们至今还在享用的发明:蒸汽机、铁路……正因为有了宏大的基业,有了历史的积累,所以英国人的保守才有了充分的理由,有了坚实的底蕴。千年不变的荣耀感和神圣感至今还弥漫在议会大厦里,也弥漫在英伦三岛上。
议会大厦前有一广场,那是一片绿地,我喜欢在这里漫步,而那些对政府不满的人喜欢在静坐,身边立块抗议牌,模样倒像是在休闲。如果没有事先阅读,附近一个著名的人文风景极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因为这个教堂伟岸的哥特式大门是朝西开的,朝向议会广场敞开的只是侧门,只看不起眼的侧门我们又怎会想到它竟是一千年来英国王室的象征呢。
据说,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以外,英国的所有君主都是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登基的,而且大多死后也长眠寺内。如此神圣的地方,英国王室竟也乐于与一些圣哲贤达、巨匠名流分享。教堂南廊有一个“诗人角”,自乔叟开始,包括莎士比亚,凡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基本上都被“收藏”于此,或在此长眠,或塑有雕像、石碑,供后人敬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