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北方 |
杨家溪的水有点媚,容易让人目光迷离,忘了归去。
这条位于福建霞浦县牙城镇境内的溪流,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三十里清澈碧透的绿水,与两岸奇异怪谲的青山相守,虽有点清冷寂寞,可是山水超凡脱俗的境界也就是这样养成。不过,细心的游客仍然可以从一条时隐时现于山峦的窄小古道,以及沿岸的小寺、驿站遗址等陈年建筑中探寻到这里曾经的繁荣。
弯弯古道,多少往事随风而过
据霞浦县志记载,杨家溪沿岸有一条开凿于秦汉的古官道蜿蜒于山峦之间,是古代中原进入福建的重要通道,它的名字叫通津路。
在杨家溪中游,我见到一座建于元代的隼式石板长桥,构造极为科学,可惜多年前被一场大洪水冲断了。此时,断桥边有梅盛开,花很小,可是从这些开得很灿烂的花瓣上,我明显感觉到梅花迎春的那份急切。野生草莓在岸边草丛中生长着,红硕得一点也不寂寞。桥头有一座观音亭,内供宋代的观音石雕像。亭中石柱刻着一幅对联:“如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这样的句子往好里说是颇有禅意,说得难听一点跟时下的股评差不多,听了也白听。与观音亭隔溪相望的村庄,叫杨家村,宋朝时曾是这条通津古道上最繁华的街市之一。相传北宋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与杨金花曾与杨家将士一起驻守此地,杨家村也因此得名。当然,这是民间说法,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名人常被利用的今天,这样的传言更不可信。不过,有一点是有据可查的,就是南宋状元王十朋(后任泉州知府)曾在这里夜宿过,并留下诗句:“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松风清入耳,山月白随人”。八百年后我们如果在这里过夜,依然可以与王十朋同感这一份浪漫。
从断桥到中游渡口要走一小段路,途中,有现代都市人替前辈担忧,说古代商人背着那么重的铜钱走在山路上多累呀!我说那总比在山路上背着柴火快乐多了。
摄于福建霞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