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树和叶子在窗外摇晃。风来了。
雨也来了,嘀嘀嗒嗒不打招呼就往窗里敲。
关了窗。把蒙古长调的音量调调低,心想刚好,可以读书。是刚拿到的《古林白描日志》,有湘云的签名,一时,整本书的文字,仿佛都有她手写的体温。
心里,就像点了沉香,念头沉下去,心香袅袅而起。体内,细胞一个喊醒一个,开始跳舞。
早就盼着这书了。几年前,晓征给我看湘云的诗,我就欢喜。我说,她若写作,成就断不逊于她的画——虽然她的画,我也是一见钟情。
在网上找她的文字,短章居多。因惜墨而精致,爱沉静却华美。
我所喜欢的在于,她的文字,不为写给谁看而写。像花自顾自地开,自顾自地谢。这份旁若无人,却让我失魂落魄,像蒲公英的伞轻轻被吹散,散入虚无。在那虚无里,亮光处,又发现另一个自己。陌生而亲切。
忍不住想给她的文字写点书评之类,又说不出。与其听我说,不如,你去读她。我一读就醉,就词拙,只能欢喜地笑。笑成一个安静的傻子。
书的封面,有对书名的英译。古林白描日志,译为:Gulin's Drawing Log
,有人说,似不宜。因为,古林,是指公园,这样译,仿佛真有个人名字叫古林。
我倒觉得,这有意无意的拟人,恰与湘云的表达相合。湘云画中,土地、矿物、植物、动物,与人类,与不知名的精灵,乃至虚无的空间,都是相生不息的整体。每一个体都重要,并成就其他个体,成就整体。于是,古林,也不仅是公园,还是花,草,鸟,是曾在园中走过笑过歌过舞过,在字里画外出现过的人。
当湘云以画面与文字,给以白描,则古林,是与她相看两不厌的朋友。
湘云有史料相佐:古林寺中兴律宗时,宗师名为古心。故,古林真可以是人名。我想,人心要古才好。回云:古心林立,谓之古林。你,我,他,她,它,祂,都叫古林。
都在湘云的画面与文字里。
这些画面与文字,正在合起的书里打盹。让我们打开,阅读,喊古林,和我们的心,和待开的花一道,慢慢醒起。
又及:此文发出,多位朋友询问如何购书。书尚未上架,目前仅湖南路可一书店有售。据说过阵子,当当网上也就有了。
http://s6/mw690/48936f66gd4cb55f0aed5&690
附:《青草、海棠和墨水心》节选
录自 吴湘云《古林白描日志》
空气凉薄,瓷器的凉。太阳脆薄,出炉薄饼的热。
松尾芭蕉来了,“故池塘青蛙跃入,水声响”。
阿巴斯来了,“樱花千万朵,蜜蜂啊,拿不定主意”。“春日和暖,蝴蝶无聊,自个儿转圈”。
索赫拉来了,“我知道,有一天定会经过这条路,到昨天我才知道,那就是今天”。
公园里,大妈大爷们走了,我来了,到那个海棠谷去。不知什么时候海堂围进了铁丝网,铁栅栏门虚开,我走进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