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呢?——10月14日课程小记
(2011-10-16 17:11: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故事与写作课程相关 |
为上个双休的不休,而补了写作班的课到这一晚。
与上次晚间的课一样,孩子们精力超充沛,坐不住。躺着,倚着,趴着,不一而足。但对于表达的强烈需求,却是一致的。
经验分享的时间里,几乎不需要我来命题,孩子们自己说,就让我们讲讲国庆长假里的经历吧!
于是挨个开始说自己的假日见闻。好家伙,一个平时最不积极的男孩F,开始大谈特谈——
这个国庆我去了西安,看了兵马俑,看了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四号坑还没有挖就看不起来,专家说要留给子孙的子孙的子孙来挖,看有没有办法保留它的颜色……
哦,还有呢?大家饶有兴趣地盯着他。
我还去了钟楼鼓楼,还看了壶口瀑布……
他又是大段的描述,出口成章。
还有呢?我继续问他。
我们还爬了华山。华山的人真多啊,我们排队排了好几个小时……
还有呢?
我爸爸妈妈还买了石头,结果后来发现石头摔也摔不坏,爸爸妈妈都摔不坏,他们怀疑是假的。我拿来一摔就摔坏了……
还有呢?我继续问他。而排在他后面的女孩Y已经急得不行了:怎么还讲啊!
他就这样一直滔滔不绝地说了将近十分钟。Y也由原先的焦虑而转成好笑,就这么看着他继续说了。
还有呢?我一直问,直到他终于说,没了。
这没了也不是真的。后面孩子分享自己经历时,他又想起他的见闻了,到末又做了一次补充。
我发现他的记忆力极好,几乎是听导游讲了一遍就把许多细节全记住了。
一个有着如此强的记忆力,可以如此流畅表达的男孩,怎么可能是笨孩子呢?他的成绩,在班上是很差的,这个现象原本只是现象,而在老师与父母的评价系统中,又强化了他的笨,他的“能力滞后”。
我真不能接受这个说法。哪怕他每次课上都不爱写字——是什么阻碍了一个孩子用文字来表达?当过度的要求打击了信心,当他已经接受了“我成绩不好,我笨,我不会写字”诸如此类的信念时,他还怎么可能乐意在他“做不好”的事情上,再保持积极性?
当晚课程快结束时,我和他讲,F,你今天分享的太棒了,非常丰富的情节哎!老师想请你在课后再复述一遍,我帮你记录下来,然后你有空时抄写下来交给你老师,当作文好吗?
他立即犯难,啊,那么多字,我不想写。
我说好吧,那不急写,可以先请您讲一遍记录下来吗?
这个行。可是我明天还要上四个补课的班,再提早来我太累了。
说的也是。我说那好吧,你明天要是能起得来,就早点来,起不来就算了。我是真的觉得你讲的那么丰富的经历,太棒了。
他还是很受用的。
这种相当“有为”的激励法,也是想给F建立一些自信呵。人生来不需要自信不自信的,后天里被一次次否定,开始有了自我否定,一时难以消除,再给他一些肯定,来消除那否定,也算是以妄治妄了呵。
所谓修行,修到后来其实没啥可修的,也是这么个意思。把一切束缚自我生命的信念剥离,本来无一物,圆满自在做真人即是。
对孩子,说这些还早了些。先弥补滋养他的孩童心吧!
这堂课,主要是属于F的呵。次日一早九点,他来到我家,坐在电脑前口述他讲过的故事,我来帮他记录。结果,他所说的比头一天晚上更丰富了。
当然,因为信息海量,内容庞多,需要整理下再给老师。这不急了。
我所更关心的,是在这个当下,一个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被重视,被肯定,被关注。他是那么欢欣,我也因此而高兴。
晚间的课,有些孩子远途而来,先到的几个孩子,我们就玩沟通游戏。轮流抽卡片,回答问题。
这是一套专为了解孩子内心、给孩子表达自我,同时也自我疗愈、修正提供机会的一套卡片。比如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样的——说出一个你讨厌的人的名字,并说出他(她)的三个优点。哈哈。
我发现有两个男孩在抽到,如果由你来安排学校的课程,你会如何安排时,所给出的回答都是,全部安排体育课。
而另一个男孩在抽到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学生时,也回答的是,全上体育课。(当然,这首先招来的是一位女生的反对:全是体育课,累死啦!)
对它更为真实的解读,是,这些男孩在目前的课程里,都憋坏了。生机勃勃正是需要大量运动的时候,却被要求整天坐在教室里,听,写,读,即使是下课时间,学校为安全计,也不鼓励他们大量运动,并且,倘课间运动过度,上课时又会因疲劳而无法听进去知识了。
呶,身心的发展,在身上,节奏都被控制,被约束,心又如何?
也因此,在中场休息时,带他们出去到游乐场玩,我有意多放宽了时间。女孩子玩累了, 先回来看书了。男孩到满头大汗地回来,喝水,坐下休息,一样可以安定地继续故事。
我想说的是,家长们请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运动吧!
另一件给我较大感触的事,是在故事接龙的过程中。有一个男孩,显然当晚心情不好,每每有一个美好的进展到他那里,他就给灭了。某某结婚了,到他这就接,某某离婚了。再有某某可以满足人任何心愿,他就接,某某死了。凡此种种,圈子里有其他女孩反对了。
开始时我也有些不适,因为他的上家是我,哈哈。我一次次编织一个美好的情节到了他这里,就给戳破了肥皂泡。
后来觉察到自己的批判,就开始转念。然后接纳他的“破坏”。
是的,故事接龙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他就想这样接,怎么啦?
他是一贯比较乐观积极的孩子,但在那个当下,内心是有幻灭情绪了。那就让他这么接几圈吧!我和其他同学讲,不怕,让他接死吧,反正到我们这里还可以复活的。他要不接死,我们还没有机会给接活呢!
于是随他接死去。
故事结束时,我向他如实表达了自己感受的变化,并对他表示感谢。你这样接,我们就有机会接更美好的内容啦!
他的内心有哪些变化,我不去猜测。但至少,那些借由故事情节来宣泄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过程里,被接纳了。
是的,接纳。继续接纳。接纳自己的接纳。我没有发现我还需要做别的什么事情。甚至,一个所谓的教育者,有时都消失了。
我们还玩了不许说“不”的游戏。故事接龙中,谁说到不,就变成木头人。然后,谁连续三次都没有犯规的,就有机会“救活”另一个人。这也是即兴产生的规则。
孩子们很喜欢救人。到后来,也很喜欢自己变成木头人,躺在那里等着人来救。
被救的方式,是三次都未犯规的孩子,伸手去摸一下他(她)想救起来的人,对方就可以继续接龙了。而被救者只要也可以三次不犯规,就可以再救别人。
就这样此起彼伏,孩子们倒下去,坐起来,倒下去,坐起来。哦,就我一个没有犯规过。
我承认,相比较没有犯规,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可以救活木头人。
有个想看书的男孩,说,犯规也蛮好玩的。突然犯规了,他就捧着书看,一动不动,直到看完一页,再翻过去。
结束时,大家分享吃东西。也有故事。作为小主人的R,把他的零食拿出来分,因为偏爱某个男孩,就给他的多,而给别人少了,那少的,就生气,说,你是坏人!
呵呵。不患寡而患不均哪!
我笑问他,你说R是坏人,可你手里的糖也是他给的呀。他也是给你的,还是有好的地方哦。
两个女孩子更随和些,说,是啊,是好的。
我又过去和R讲,你看,他们都是一样的同学,你因为喜欢N,多给他一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F会觉得,他和N一样,受到的待遇不一样,他心里难过了。
R倒很大方:那就再给他一块呗!
F呢,耍了会小性子,我不要了!5秒之后,自己捡起来全吃掉了。
我也吃的,味道蛮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