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登(四)
(2009-10-23 19:31:03)
标签:
杂谈 |
盛夏八月,北京最好的百货公司——新光天地内,许多品牌都已经在橱窗内挂出了“Final Reduction”的招牌,有些甚至低至二三折,一副“全店清货”的坚决姿态。但在夏姿,打折却才刚刚不动声色地开始。
在这间70多平米、紧邻Fendi、Chanel的店面内,你看不到任何“Sale”标志,只有常常光临的VIP客户们才收到消息:春夏款式中,没有手工刺绣的货品六折,刺绣八折。
“但有刺绣的那些时装,通常等不到打折,就已经售完了。”店长介绍说。在夏姿,每个款式每种颜色每个号码,全国只有两件。如果你喜欢某个款式,却迟了一步,没能在新光天地内买到自己的尺寸,就只能拜托店长帮你查查,它的那件“姐妹”是否还好运地挂在上海或是香港的店里。
今年春夏,最受客人欢迎的是一件丝棉质地的外套,触感柔滑细腻,拿在手中,轻得像一朵云。它的前后衣襟和袖子上都绣着荷花与水波纹的图案,领口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古董花瓶,呼应了夏姿创始人与设计师王陈彩霞为这一季设立的主题——“瓷”。这样一件长度过腰、下摆略呈A字型的小外套,售价12980元人民币,简直供不应求,“我们好几次帮客人从别的地区调货”。
在夏姿,每一季有超过60%的手工刺绣货品,虽然定价全部在5位数以上,却是客人们的首选,因为不但图案精美,这样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作品,还具有收藏意义。店长说:“我们的客人也常常买其它国际品牌,夏姿的面料、做工如何,她们一入手就能比较出来,没有不满意的。”
20多年前,刚刚创立了夏姿、正因设计瓶颈和品牌路线而困惑的王陈彩霞曾经反复探访法国的名店,她流连于巴黎Chanel的货架间,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总有一天,我要和你一样。”
如今,已经在巴黎成立工作室并开设专卖店的Shiatzy Chen (“夏姿•陈”的英文名),被法国时装界称为——“东方的香奈儿”。
80年代初,夏姿在台北的中山北路开出第一家专卖店时,这还是一条普通的商业街,没有一点儿迹象可以显示,20年之后,这条街会挤满Chanel、Louis Vuitton、Hermes等名店,成为一棵落着许多金凤凰的梧桐树。
刚刚与丈夫王元宏从台南的清水镇搬来台北创业的王陈彩霞,选中这块地方,只是因为它距离他们的工厂和住所很近,出入方便。他们将品牌命名为“夏姿”,即是勉励自己,要“秉承华夏遗风,创造时尚新姿”。凭着王元宏活络的营销头脑、王陈彩霞在台南打理裁缝铺时炼就的好手艺,以及夫妇两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勤奋,几年后,“夏姿”就在台北闯出了一片天地。
但王陈彩霞却并不快乐,甚至开始常常坐在椅子上发呆。
“我就在想,怎么样才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王陈彩霞觉得,“时尚”与“潮流”,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现在穿的时装,还能追溯到法国艳后安托瓦内特或者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所偏好的细节与规制,但中国自己的服饰文化,比如唐朝的雍容华贵、宋代的理性婉约,却已经消失得干干净净。“按照别人制定的规矩去走,就是做得再好,难道还能超越它的原创者吗?”
出身贫寒、只完成了小学教育的王陈彩霞,开始一部又一部地阅读中国历史,并将在其中撷取的灵感,加入自己设计的服装。她的改变和决定获得了丈夫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市场的接受。
“开始几个月其实业绩还不错,可能大家觉得新鲜吧?但过了一阵子,还是这些旗袍领、元宝袖,又不能搭配时装天天穿,渐渐就很少有人买了。”王陈彩霞回忆道,“现在我自己看到当年设计的款式,都觉得冒冷汗:那时的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太表象了。传承,不应该是这样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
有些促狭的人,甚至向负责销售的王元宏建议,把这些服装送到台中一个叫“埔里”的地方去卖,因为“那里的少数民族和原住民比较多,这样的商品很适合”。对于立志成为国际时装品牌的“夏姿”来说,这无异于一记沉重的耳光。
王元宏向妻子建议:走出国门,到欧洲的时尚之都去感受一下。
在巴黎,抚摸着Chanel和Hermes的精品,王陈彩霞感觉自己正触摸着现代时尚的脉搏。她忽然明白,既然今日的中国已与唐宋相去甚远,那么传统与文化也不该再继续停留在千百年前的面目中。
她在欧洲学习了立体剪裁的最新手法,又以最顽强的意志、耐心和诚意,获得了国际顶级面料商的信赖,成为台湾地区唯一面料可以与Chanel、Hermes、Prada媲美的时装品牌。在中国元素方面,她亦去芜存菁,改掉了那些僵硬的古装形式,在刺绣、提花和意境悠远的图案上发扬光大。
1990年,夏姿在巴黎设立了工作室,专意研究最新的剪裁手法和面料科技;随后,又在苏州设立了绣厂,雇佣1000多名绣工,在丝绸和乌干纱上制作最精美的刺绣。
中西融合的夏姿,一飞冲天,截止至2009年春天,他们已在全球开设了54家专卖店,并且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真正创造出“华夏新姿”。
王陈彩霞第一次接触刺绣,是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我从没有对一件事情或东西很着迷,但刺绣就有这样的魔力。”她说,“只要一想到:一个女子,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一针一线地绣出一朵花,一只鸟,一幅图,我就会觉得很感动。现在,能够这样静心去做事的人,已经太少了。”
怎么能够将这样令人感动的艺术放进自己的品牌中?“之前夏姿也有刺绣,但是在台湾的工厂里用机器绣的。”如果用手工刺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虽然成本要贵上3倍,制作周期也要多几个月,“但那是有灵气、有灵魂的。”王陈彩霞评价说。
她在大陆的合作伙伴将她领到了苏州。当时,苏州的绣厂大多只为国外制作工艺品订单。“那些绣出来的图案,放在扇子或者屏风上可能很好看,但对于时装来说,就不太现实。”针法也要有变化。“工艺品是摆在那里不动的,衣服却要每天穿,如果绣线太长,就容易脱落或者起毛。”
王陈彩霞喜欢在设计中使用花卉、植物和水纹的图案,春夏是荷花、牡丹和池塘,秋冬用菊花、藤蔓和流水。而单是一朵花,她亦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有时是工笔,有时是写意。
比如2009年春夏系列里主推的荷花,灵感来自八大山人擅长的“枯荷”,尖锐的花瓣,瘦而苍劲的花枝,有西方印象派的野性,却又全用最柔嫩的珊瑚红、橙红和粉红色丝线绣成,配在有着莹润光泽的白色真丝面料上,舒服得让人挪不开眼睛。从针法上来讲,花瓣与花枝用了“参针绣”,交错甚至重叠的绣线,模拟了写意画派不拘一格、淋漓尽致的笔法,也让花朵看起来更活泼立体;荷花下的点点水波,则用了“搓纱绣”,轻快地流过整个衣襟。
另一件金色的丝棉外套,绣了数朵工笔荷花,远看好像钉满了金色的小珠,近看才知道,是用“打籽绣”的针法在图案上结成数百个极细小的线圈。
09年秋冬,以“丝路”为主题,缎面镶貂皮的大衣上,绣着一团团的流水,水面上漂浮着立体的花朵和枝条,水边还有一块块嶙峋的怪石。据说,在即将到店的新货上,你还会看到骑着骆驼、在大漠中行走的商人。
下一步,王陈彩霞准备与南京的云锦研究所合作。“我其实还不太了解云锦的工艺,也没有去过南京的云锦研究所,只是觉得,这么美的东西,应该有人去继承,去保护。”
朋友为她从南京带回来的几块云锦面料,她已经反复看了好久,但还没有想出来,该如何把这些古老的图案展现在夏姿的时装上?
“中国古代有许多美丽的东西。要让这些东西在现代继续美丽下去,继续传承下去,就需要有人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她甚至还开了一间茶店,命名为“采采食茶”,来源于《诗经》中的“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寓意“饮茶与礼义,是汉文化的重要传统”。店面由德国建筑师和夏姿御用室内设计师联手布置,布局现代精美,器皿高雅独特。如今,台北名媛们的下午茶,大多从五星级酒店移师到了”采采食茶”——饮茶,成了台北的一道风尚标。
“我已经年过半百,总觉得时间紧迫,能多做一件事,就尽力去做,为我们的文化,多保留一点东西。”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王陈彩霞愿意用一生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