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心灵的净土

(2006-10-10 13:02:43)
《…Sorry》故事发生在在苏联解体前后,全剧总共只有两幕,两个人。尤拉(焦晃扮演),曾是个失意潦倒的文学青年,魂无所依地旅居海外20年,与故土没有任何联系。他突然从耶路撒冷飞回莫斯科,想在这个曾经熟悉却又“一切都变了”的祖国,寻找自己大学时的初恋情人英娜(冯宪珍扮演),并准备把她永远带走。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饱含怀乡忧愁的老式悲喜剧。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前苏联时期,有那么一些怀才不遇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不肯趋炎附势投其所好。他们中有的浪迹天涯,在国外寻求发展,过着醉生梦死、得过且过的生活;有的固守现状,宁可在国内穷困潦倒,也不愿出头露面、委曲求全。他们各自都在苦苦寻求着心灵得以安宁的净土。解体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入、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俄罗斯知识分子受到了不小的心灵冲击,他们要么回国寻找昔日的梦想,要么仍然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隐居原地,甘愿清贫。观剧前,你如果不了解这些时代背景,不清楚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要把握全剧的情节脉络、理解剧中男女的喜怒哀乐,将会有一定难度。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剧作家将一个充满诗人情怀的理想主义者英娜,以太平间护理工的形象出现,把故事发生地放置在停尸房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无疑显得很另类,它能营造出既可笑又可叹的观剧效果,为同时挖掘悲剧、喜剧元素提供了方便。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后,英娜仍然回太平间值夜班。别出心裁的新婚夜和醒来后的双方选择,构成了整部话剧的情节基础。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故事决定了的特殊环境,使舞台空间设计受到种种限制,导演采用纯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角色安置在蓝灰色基调的地下室内。在肃穆得近乎萧飒,淡素得近乎凄凉的氛围中,停尸间大门上巨大的红十字图标,以及左侧扶梯顶部、木桌上方闪射出的淡黄灯光,给观众以丝丝温暖的慰藉;顶棚紧紧缠包着绷带的粗大排气管,以及右侧发出沉重轰响声的升降电梯,让人很快会联想起粗狂、豪放的俄罗斯性格。独具创意的舞台场景,为导演超越舞台空间想象的发挥,演员收放自如的表演,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美学意境。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尤拉身着中灰色长大衣,从电梯里快步出来,大叫一声 “英娜”,并将一支鲜红的玫瑰举向她:“献给你。”演员高贵的抒情气质,潇洒的形体动作,真实体现了剧本风格,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到了故事中去。尤拉尽管在以色列接受过割礼,照他本人的话来说,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犹太人,但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失衡,让率真的“本性”倍受煎熬。20年来始终未忘的女人,始终想说的俄语,招致他此刻的神采飞扬,也就不难理解。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第一幕情节很简单。他在太平间里的洞房花烛之夜,想说服她跟他走,而她要进行选择。 因为英娜拒绝,没有一个来祝贺的朋友,简易的木桌旁,只有他们俩,新郎和新娘兴奋地喝着酒,聊着天,以自己独特的,不那么苦涩的表达方式,讲分开后各自的经历;回忆青春时代充满戏剧色彩的私生活;谈论许多涉及世界的大问题,从犹太问题一直到俄罗斯人的酗酒……他向听呆了的英娜露富、摆阔,为她编织了一个周游世界的美梦:美国、欧洲、北非、澳大利亚!他甚至为她办好了护照,买妥了机票,只等尤拉忙完最后的工作,明天便可乘飞机离开这个国家。而她显得很自卑、很理智,面对美好未来,不忘通过“假怀孕”给自己留条后路。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尤拉内心潜伏着沉重的负罪感,总希望英娜能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去。他让英娜穿上奢华的婚纱;将不堪回首的往事,和已经有妻子的尴尬,巧妙融合在自己的新作中,大声朗读;英娜则费尽心思,想搞清书中一个叫罗拉的女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憧憬着、梦想着……时而唱起昔日的情歌,时而跳起优美的华尔兹,她想穿着婚纱去开死亡证明,他想躺在推尸床上跟新娘调情……玩笑开得越大,太平间的女诗人越是钟情于他,越是想理智地设计未来的一切,他们的两重唱、双人舞也就变得格外深沉、格外内敛……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真正复杂的情节只是出现在第二幕。加倍增多的双人对话中,摆在英娜面前的去、留问题,必须彻底解决。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当尤拉从推尸床上一跃而起,宣告“尤拉已经死亡”时;当英娜歇斯底里地将太平间门上,尤拉所画的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图形擦得无影无踪时,观众很快明白,他们的一夜美梦彻底消失,假怀孕、装死亡的游戏难以继续。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尤拉恢复了理智,承认自己娶了怀着意大利孩子的女人……,他马上得去伺候美国老板的早餐,刻不容缓。这个事实上的商人从漫无边际的浪漫很快回到了鸡零狗碎的现实中来,他清楚,唯有带走岁月无法抹去的心中最爱,才能找到久已失落的灵魂归宿,他忘了自己重婚者的不光彩身份,忘了考虑英娜的无处可去,一味地期待着、哀求着……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而上一幕处于清醒、审视状态的英娜反而变得无以自控、躁动不安,因为她无法离开自己的所爱,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刚刚维系起的精神支柱倾斜、坍塌,她要写诗、她要享受纯真的爱恋,让毕生以求的精神乐园得以呈现。 冯宪珍把这个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她先是强颜欢笑,以酒自慰,三杯干完后,又流露出女人的怅然若失,当观众看到她泪流满面,自贬自抑地叙述自己所经历的三次婚姻时,观众无不为之唏嘘!她说:“我有第二个丈夫,那是我们共同的同学,他死了,他才是真正的诗人,已经没有人记得他,只有我知道他葬在哪里。”英娜说的第二个丈夫似乎就是尤拉,那个单纯向上、过去的尤拉。英娜在平庸生活中从未屈服,始终抗争,她靠写诗歌和读普希金作品支撑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一个角色,被冯宪珍拿捏得十分到位。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因为有那个可恶的罗拉太太,面对尤拉的哀求,英娜只能回答一句:“看来,我在这儿忍着过,没有错。”尤拉苦苦哀求、死死说服,此时尤拉开始变得激动、亢奋……焦晃即使在塑造绝望中的尤拉时,也没有采用过多夸张的情绪表演,而是借助人物的下意识流露,由内而外,着力刻画一个灵魂迷乱的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低沉并非消沉的台词、适度而精到的形体语言,透露出浓浓的抒情气息,使角色始终保持着一种动人质素,令人叫绝!英娜问“到了那边我能干什么?”尤拉答:“在美国可能没有诗歌,至少太平间总有的吧”,绘声绘色、幽默风趣的一句调侃,令原本带有悲剧色彩的话语,显现出了明显的喜剧效果。
追寻心灵的净土追寻心灵的净土 尤拉的一声:“我们的歌已经唱完了”,英娜的一句“嘘……一句话也别说”,似乎让我们在安静中能听见当年那些理想主义者的咏叹和感奋,虽有失望却非绝望,因为理想依然在召唤。观众看懂了,他们要寻找的心灵绿洲,其实就是能无私承载他们失落灵魂的祖国俄罗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