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作建房不是怪物

(2007-01-16 11:12:07)

  下面是我05年4月写的一份帖子。

  今天为什么又挂将出来?因为今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深圳首例个人合作建房将过户,均价1623元/平米”!曾经一度声音消隐的合作建房终于爆出了实实在在的新闻,一度饱受质疑、甚至被视为“怪物”的合作建房,终于拿出了可称初步实验成功的案例,这是足以让一直不懈坚持的林立人们振奋的事情。同样,所有深受高房价之苦的人们,也依稀可以听到一点柔弱的福音。至少,哪怕只是一出童话剧,但还是给了人们心灵的抚慰和快乐。
  所以,我也愉快的检拾旧章,表达一下心情。

合作建房不是怪物

  自从北京的于凌罡“揭竿而起”,个人合作建房的旗帜,就算在中国房地产的领地里摇动起来。“天下应者云集”?好像说不上,但是闻风而动,或者久已有心、而今随之鼓呼的人,各地都有一些,比如深圳的林立人就是。总之,开始整出了一点动静。但是,引来的目光和议论,赞之弹之褒贬之,各各不同。或者,不太去关注,听说了,鼻子里只是轻轻的哼哼一下,行么?偶尔投去一瞥,眼光也有点怪怪的。

  后来有消息说,于凌罡被“招安”了,而传说出手招安的一方,万通出来表明,仅仅是一种合作,或是说“地产定制服务”。深圳的林立人依然主张坚定,前些日子在一家网站的论坛上,宣称“将合作建房进行到底”。

  不仅如此,随后动作更大,居然邀集国内7个城市的合作建房者,在深圳召开“首届中国个人合作建房研讨会”,很有点“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架势。这样,引来的眼光更多,问号也更多。

  朋友问我,怎么看?我说,不妨鼓掌欢迎之。朋友看我的眼光忽然怪异起来,我只好告诉他,合作建房不是怪物。

  其一,合作建房是不是“倒退”?如果说加个引号,尚可。唯物辩证法武装了这么多年,事物发展规律也应该烂熟于心,是否可以看做“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表现形态呢?对于当前中国地产房价过高、居高不下、仍然攀高不止的势头,这是一种出于民间的反弹。从有益于中国地产的健康来说,何尝不是一声清醒的呐喊,一帖要求退烧的“民间偏方”?当年安徽凤阳的几户农民,聚在灯下安手印,要求“分田到户”,这对于集体经济是必然主宰的社会经济形态,几乎是个“冒天下之大不大不韪”的“倒退”举动,但是,此后的历史证明,这恰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亮出了在新时代解决“耕者有其田”这一伟大命题的钥匙。今天,在 “居者有其屋”的共同理想面前,对于合作建房口号的提出,能够简单定义为“倒退”吗?看来不能。,

  其二、合作建房有成功的例子么?有的。在老美一类的发达国家、个人建房、合作建房是不会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19世纪,合作建房这种模式就在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和瑞典等国家出现,用以解决工业革命发展造成城市人口激增,房价高企的问题。如果有批评说,这是外面的圆月亮,没有实例价值。那么要问,我们不是一直希望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看齐么?眼下稍微像样的建筑、社区,不是动辄欧美风情、英伦气派么?再说,有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十多万个合作建房组织,这样的组织在某些国家甚至成为住房建设、销售和管理的主要形式。 他山之石,既然可以攻玉,中国人借鉴一下,实践一下,有什么不可以,难道就没有一点仿效的可能和机会么。即便开头不顺畅,可能会有挫折,但是,失败还是成功之母啊!

  其三、合作建房会让正宗的开发商们难堪,以至于起来排斥么?如果把合作建房看作为一个“捣乱的角色”,这个判断就错了。尽管合作建房有可能(只是有可能)会小小撼动现在发展商、开发商在中国房地产一统天下的地位,但是,从理性的、公允的立场来看,合作建房只能是现行房地产市场格局的一个补充,可以和扮演独家主角的开发商发展商们形成一种“互补”,而不是“互拆”。那样,中国的房地产或许会展现多一份的精彩,而不至于像某些大佬所主张的那样,只是“富人的盛宴”!再说,举凡有实力、负责任发展商、开发商,有几个会担心合作建房来分其面前的一杯羹?时髦的说法,会担心动他的奶酪么?不会的!

  其四、合作建房会得到政府和民间的支持吗?应该会的,或者说,会有一点。合作建房虽然是一些中产、准中产人士所发起,但是一般中低收入的民众也从情感上、情理上表示支持,因为现在的房价太高了!哪怕没有力量参加,但可以投一张赞成票;哪怕担心不能成功,其实心里还是巴望能“折腾出一个名堂”!再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合作建房的动议,某种意义上,可以为目前因为房价越来越不能让中低收入阶层所承受,进而引起社会矛盾加剧的现状,安装一个“减压阀”,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举措,焉有不支持的道理?此外,银行方面同样会看到,合作建房的资产更优质、更少金融风险;建筑施工单位,承接合作建房工程恐怕不会遇到大额带资的种种“关卡”,能不给予支持么?

  但是,合作建房还是会遇到许多许多的困难,媒体上已经发表了太多太多的议论,拿地、规划、立项、……等等等等,不再一一细说,就是房子建成了,如何“分配”就是一大难题。我没有办法来为他们开方,支招,但是,我还是相信合作建房者们的智慧。

  我所要建议的是,合作建房者们自己也要建立阳光法则,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了,不仅按照心目中的模式实现了自家的居住理想,同时,也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做了一份贡献!这是一份荣誉。

  所以,我还有一个建议,不要动不动就举起拳头说,“将合作建房进行到底”,这虽然宣示了一种决心,但是毕竟有点悲壮。在中国,太过激烈的表述,最后总难于坚持。因此,我主张“将合作建房进行下去”,而且,一直做下去,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