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漂在北京的日子(二)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寻梦

(2012-08-15 17:19:48)
标签:

老舍

鲁迅

苏州紫阳书院

《四库全书》

文化

漂者,顺流浮动而不沉底,萍影无踪,与重锤敲打的北京步伐迥然有别。听到不少居京者的感慨,说的大略是一种寄居感,和我的感受其实很不同。简言之,漂浮者如瓢在水,寄居者如珠在渊。

此处非故乡,此处不易居的感触,在我,总不请自来。风急雨骤时如此,晴方日好时也如此。惟有一处,让我恍惚有了和寄居者一样的情感体验。彼时刹那一闪念,确有如珠在渊的安定和踏实,仿佛这城顷刻间如父兄敞开双臂,揽我入怀。而出得此门,北京的喧嚣便扑入眼眉,我便重又跌回紧锣密鼓的现实。一如杜丽娘凄凄切切复铮铮的絮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此情即生即灭,唯生死可以同喻。

此非别处。这里是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毗邻北海公园,只一衣带水、一步之遥的距离。

仅看外部,你甚至无法想象,这座具有典型中国元素的建筑,竟然出自丹麦设计师莫律兰之手。古籍馆原名京师图书馆,于1931年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建成,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徐坊、江翰、夏曾佑、鲁迅、陈垣、袁同礼和李四光等。而担任馆长之职的有梁启超、马叙伦、蔡元培等人。馆内收藏的《永乐大典》(残本)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是鲁迅据理力争,移藏于此的。据说,连接北海大桥的街道本无名,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而得名文津街。文津阁在河北,文津街却在北京,这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

在北京的日子,多数时间泡在古籍馆。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从居住地到古籍馆,公交、地铁加步行,需一个半小时左右。

我对面坐的两位,一位是八十九岁的老先生,一位是济南大学的老师。

老先生走路一颤一颤的,还在翻阅古书。有时看着看着,鼻子抵到书上就睡着了。除了听力稍弱,老先生的眼睛一点没花,头脑非常清楚。有一次,他还问了我几个关于紫阳书院的问题。我告诉他,天下紫阳书院很多,多是为纪念儒学大师朱熹而建。苏州的紫阳书院是乾嘉汉学的基地,是晚清四大书院之一,培养过一大批大师级人物。老先生颔首而听,颇有兴趣的样子。老先生关心时政,分析起来头头是道,没有一点守旧陈腐的观念。老先生是馆里的常客,经常看到有人前来请教问题。

济南大学的老师,年近五旬,他来古籍馆查阅满族诗歌的材料。中午我在馆外树下小憩,他过来打招呼。闲谈间,竟然发现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学校。他说,许多年过去了,去过很多地方,魂牵梦绕的还是苏州。问他为何没留苏州,他说,当年竞争者太多,实力最强的是一北京大学的博士。我笑说,现在进苏州大学,北大博士估计都困难了,可能要海龟了。彼此询问各自的导师,虽非同门也都在一个系。他已在北京呆了三周,住地下室,一晚六十,步行到古籍馆一刻钟。一图省钱,一图方便。

古籍馆内有食堂,饭菜是典型的北方味,我觉得偏咸。饭菜面食都齐全,面食的品种尤其齐备。时而炒饼,时而面条,时而凉皮,时而水饺,以韭菜猪肉水饺滋味最佳。

后几天,因材料太多,我把正在京省亲的同事喊来帮忙,度过了一段小酒天天微醺的日子。

北京这座城,在我,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判定,未免轻率。

于北京,我是过客无疑。若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种感觉,“漂”是贴切的。

漂,从水从票。我以为,一定是在京被60年不遇的暴雨淋过,又为之花费了大量票子的过客,方才对得起这个“漂”字。梦幻泡影聚散分合,一如流波东逝。青山依旧在,是非成败空。流水的影子,在生命中常存常在,流到中年上额头,流到暮年白鬓梢。人生如寄,我们也都只是水边玩耍的孩子,漂浮者或寄居者,又有多少不同呢?

北京这座城,让我惦念,不单是古籍馆,还有一些可爱的人。巴金曾评价老舍写人:“他多么爱北京人,而且把北京人写得多活,多可爱。”我没有老舍的笔力,深恐管窥蠡测般的文字忽略了人之真正可爱处,所以不敢轻易动笔。遇见的人千千万万,总有一些人,于生命息息相关。即便不写,事实也在那里。那种共同的记忆和情感,深切的认同和契合,文字无法一一描述,不用念想即在眼前,只可用“更无言语空相觑”来概括,但这“空”却不是虚空嗟叹。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