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三网融合山西移动有线电视数字电视 |
思考:数字电视怎么发展?
虽然山西的网络整合进程不利,但面对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大潮也是不容回避。太原已经完成了60万户的整转,其他一些地市也在积极准备之中。对于山西移动与广电合作开展的有线电视业务,也终究要考虑数字化的问题。
在忻州下辖的河曲县,原来广电网络发展的有线电视用户有1.2万,已经搭建了数字电视平台,准备开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这次与山西移动的合作,采取的是配送机顶盒,直接发展为数字电视用户,目前已经有1500户。据介绍,虽然山西省物价局统一批准数字电视定价为23元,但在河曲县可能不易实施,尤其对于农村用户,他们目前正在商议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价方式。
在应县,我们看到了应县广电网络公司正在试播的数字电视信号。据应县广电网络公司董事长赵信介绍,朔州市广电网络公司正在启动数字电视,并与下属各县进行合作,合作模式大致如下:
1、朔州有线搭建统一的数字电视技术平台,为下属各县提供统一的节目源,并统一CA、SMS,由下属各县搭建分前端,县级可进行本地节目的插播;
2、朔州有线为各县免费提供机顶盒,并投资进行双向改造。朔州有线将在各县的双向改造方面投入3000多万元,其中在应县的投入约500-600万,包括30个光节点的改造等;
3、朔州有线与下属各县采取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模式,数字电视收费提高到统一定价的23元/月。
在应县,上述合作目前针对的是城区用户。王育文认为,农村用户对于每月10元钱的模拟电视都还有个接受过程,23元的数字电视很难接受。
在应县广电大楼门口,设有一个收费营业厅,但这个营业厅却只能收取城区网有线电视用户的收视维护费。农网用户的收费,目前是广电服务中心农网部与山西移动共同派人下到村里去收。对于新用户的发展,一般是一个村子汇总了3、5户之后,再统一下去安装调试。
此外,山西移动发展的有线电视用户都在农村,维护人员很难经常监管是否有私接行为,这是一个可能的隐患。对此,温晋伟说一些地方上了模拟的加解扰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子并未看到装有解扰模块。王育文介绍说,应县的某个村子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偷接者可能误接了电线把别人家的电视给烧坏了。
数字电视自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像应县这样城网与农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字与模拟并存的局面,可能将是一个普遍现象。
另外,据温晋伟介绍,山西移动下一步将不再于其他地区推广有线电视业务,“虽然现在还有不少的县找上门来合作”。“主要原因是有线电视的传输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但ARPU值太低,下一步我们将与山西广电网络合作,开展IPTV业务。”这一信息,我们也从山西省网总经理刘凤霞处得到证实。
9月27日,山西广电、山西移动、山西网通、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山西电数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大演播厅举行了“山西数字电视教育信息网”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据媒体报道,此次合作的运营模式为:
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山西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电视机用户可通过家中的机顶盒对“数字教育节目”进行点播收视,同时,在山西广电的数字电视网络覆盖不到的范围内,可通过电脑利用山西网通的IPTV网络,还可以利用山西移动的手机电视网络实施“数字教育节目”的点播收视。
这一合作被称为是“国内广电、网通、移动三方在省一级层面合作的首例项目,这是数字电视、IPTV和手机电视首次在省一级的范围内实现业务的互联互通。”
我们相信,对于这一业务的传输平台,肯定还将包括山西移动的宽带网络,通过IP机顶盒连到电视机终端上。
三网融合:实质就是竞争!
时至今日,几乎全球的运营商们都在考虑Triple Play甚至Quadruple Play的三网、四网业务,即同时开展语音、数据、视频、移动业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2006年3月3日,英国两家主要的有线运营商NTL和Telewest 完成合并,成立NTL:Telewest;2006年4月4日,又合并了移动电话公司Virgin Mobile,重组成为Virgin Media,从而形成了宽带、电视、电话、移动的“四重业务”运营商。
合并的原因:一是要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的服务,捆绑营销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制胜法宝;其二是应对竞争,在英国,BskyB一直一家独大,拥有近800万的直播卫星用户;地面数字电视DTT通过免费频道Freeview的推动,到2006年底也有770多万户;而NTL和Telewest两家有线用户加起来,不过350万用户;
在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都提出了走向“信息服务”的战略转型目标。中国移动提出的是从“移动通信专家”成为“移动信息专家”;中国网通提出要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要“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中国联通提出要“实现向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变。”
所谓融合,其实质就是竞争!
三网融合,核心是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
开展三网业务、四网业务,未必能够提升运营商的收入及利润;
不开展三网业务、四网业务,却可能在下一步的竞争中被淘汰!
三网融合之后,每个网都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只不过各自的原有业务仍是核心优势。
由此来看,如果仅仅为了承担“村村通电话”的电信普遍服务义务,如果仅仅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山西移动完全不必动用30亿元之巨来做这个事情。做有线电视,对山西移动而言提升了其光缆干线、支干线的利用率,毕竟农村地广人稀需求少,三网业务同传增加了收入、降低了风险。从这方面,也反映出农村与城市的“三网融合”模式将有很大的区别。在城市,一个网络经营一项主业就足以支撑,无论是电信网,还是广电网,都已经有了不错的网络与用户的基础,都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条件,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移动公司则很难进入城市的固网运营,这也是山西移动将目光瞄向农村的原因之一吧。
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情况,中组部的农村现代党员远程教育项目,在山西是用网通的平台,其技术模式与河南网通近似,采用的也是郑州威科姆的IP机顶盒。我们走访了山西某市网通公司,他们目前已建了2000多个点,但并未发展个人用户,“主要原因是送不起盒子。”据说,其他一些地市的网通公司,发展了部分个人用户。该业务的全省总体数据未能获知,据我们测算大概在万户左右,规模远不及河南,主要原因是未能像山西移动、河南网通那样,投巨资将光纤铺到村里。这也许与中国移动、中国网通这两大集团总部的决策有关吧。
山西移动的“三网融合”举动,更主要目的应该是针对山西网通,就像河南网通的光纤到村主要针对的是移动电话迅猛发展带来的固话流失。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固网发展小灵通是一个演练,3G牌照的发放,将进一步打破固网与移动之间的界限。不过,温晋伟对此倒并不很担心:“一是用户换号的成本太高,比例不会太大;二,移动的服务已经培养了很好的用户认知度;三,再建铁塔基站的难度越来越大,包括基站的选址,包括老百姓对辐射的维权意识等等。”的确,在山西,收入是其他几大电信运营商总和的山西移动,再加上这张14万公里的大网,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有线:守土有责还是开放合作?
“三网融合”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固话、移动、宽带业务竞争益发激烈,IPTV以及各地模式不同的“试点”及探索,使得电信几大运营商之间、他们与广电部门之间的融合、竞争、交叉日益纷繁复杂。
对于广电而言,大中城市还好,但对于各自独立、“一筐土豆”般分散的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包括忻州、朔州这样用户不多的地市网络,自己谋求发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别的不说,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对于山西移动伸出的橄榄枝,太原有线还有资格“顶住”、“把他们打出去”,毕竟他们有着山西省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但用户数量也不过65万而已。对于其他几千户、万把户的县级网络呢?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县级广电开始都不愿合作,说“我们要守土有责”,但信念拗不过残酷的现实。
对于县级网络而言,可以小富即安,但要想发展却是难上加难。河曲县前任广电局局长张奋飞先生介绍说,当年他在任时曾规划几年内赶超电信,结果现在人家的收入是我们的十倍。言谈中了解到他对河曲有线曾采取了一系列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举措,也充满了对于广电网络的殷殷之情。目前,河曲有线在忻州乃至山西也是搞得相当不错的,但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绝非靠他一己之能力能够完成。在应县,我们看到广电大楼的一层门脸房已经卖给了商铺。每年200万的收入,如何能够拿得出数千万的投资?
守土有责,还是开放合作?在山西,这个问题一直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采访中,也有人问我们,山西移动是不是让你们特别紧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无从回答。
从山西移动,我们联想到了河南网通的“现代党员远程教育”,联想到了宁夏电信与广电合作的IPTV业务,联想到了Intel董事会主席贝瑞特在上个月前往河南农村,与河南网通等单位签署了农村信息化框架,联想到清华、交大在各地农村试探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联想到年底即将发射的直播卫星,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装了“锅”的农民,依然愿意选择有线电视……
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农村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是,从山西移动的情况来看,似乎那是一个未来的市场,是一个目前即便同时开展三网业务依然不好算账的市场。不过,我们不必采取一次性全部覆盖大规模建网的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缩短回收周期。作为有线电视,如何去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是又一个复杂的话题,要对地域地理、人口密集程度、各乡村的户均收入以及当地下一步直播卫星及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规划等等做深入的分析,之后再做投资计划。
剩下的问题就是,县级网络如何才能获得建设农村网络的资金?网络整合、收购将给省网或其他整合主体带来高负债,城市还要投入巨资送机顶盒,在短期吃紧的情况下是否还有财力顾及农村市场等长期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广电的管理部门,作为国干网、省网,是不是还有什么能做的?从而改变这样的局面?
===============================
(全文完。本文刊载于《广播电视信息》杂志10月上半月刊)
【后记】每一次到各地有线电视公司都是一次学习,坐在办公室是做不了行业媒体的,但县级网络及农村毕竟去得不多,因此收获与感慨都不少。而且这次采访也因为涉及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及广电,因此行文甚显啰嗦,只是希望能够尽量用客观的语言详尽描述事实与数据,加上近来对一些问题的梳理。欢迎探讨!zenghm#gmail.com(#换成@,避免被邮件搜索器抓走带来过多垃圾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