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网融合山西模式山西移动有线电视电信普遍服务 |
广电网络不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
【文/曾会明】
7月2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山西:国内首次打破三网融合的障碍》一文,介绍了山西移动在三网融合方面的探索。
其中提到:
山西移动在农村尝试推行了两种融合模式:利用山西移动遍及全省农村的光缆网络,同时为宽带上网、IP电话和有线电视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实现基于光缆传输网的“三网融合”;以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利用数据传输网传输高清晰电视节目,利用机顶盒等设备,在一条入户网线上为用户实现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
文中对相关的技术描述还不是非常清晰,我看到光明网的“回音壁”中也有网友询问采用的到底是什么技术?该文作者的博客中也有就技术与政策的评论。该文中,又看到了信产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
“通信网也能传送有线电视,但苦于没有节目来源。广电系统具备用户接入和视频节目方面的优势,但网络的先进性不够。三网融合,怎么融?体制的障碍怎么打破?这是最大的难题,也是为什么多年来三网融合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的原因所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上讲,电信部门的光纤网络更先进,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
那么,山西移动究竟采用的是什么技术?他们在铺设固网、开办IP电话、宽带接入以及与广电合作有线电视,有着怎样的政策背景?具体业务进展如何?投入产出比是怎么考虑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和我们的记者吴纯勇在上周走了一趟山西,考察拜访了山西移动、忻州移动、忻州代县、朔州应县、山西省广电网络、太原市广电网络,以及山西某市的网通公司(出于竞争因素,不便在此透露具体名称)。
按照杨培芳的观点,广电系统的网络先进性不够,无法承载三网融合,甚至成为三网融合的障碍,个人觉得这应该不是误读推导。那么,山西移动到底采用了什么“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实现了IP电话、宽带及有线电视的三网融合呢?
在山西代县磨坊村,光纤已经进村,村支书家院子里的这个铁箱子(如下图)就是光节点,打开箱门后,看到进来的光缆一共有8芯,其中2芯用于有线电视,2芯用于宽带,另4芯预留备用。听代县的施工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村子的电话用的是网通的,在其他一些网通光缆没到的村子,用2芯来做IP电话,号码是移动的手机号码。我们也听说有些地方的村里山西移动IP固话和网通电话都有,未实地核实。在同时开展了三网业务的地方,光节点分别分出了同轴电缆、电话双绞线和五类线,分别提供有线电视、电话、宽带上网服务。第二张图很清楚地显示了设备线路结构:2个光缆终端盒,一个接出到有线电视的同轴电缆上,另一个接出宽带IP,再通过光纤收发器将光信号转换到五类线上,这根灰色的五类线再将信号输入到交换机,从交换机连出的黑色五类线连接到设在村支书家里的网络文化站的电脑上。
连我这样不懂技术的人都能看明白,这样的技术谈不上什么“更先进”!就有线电视这部分而言,这就是标准的HFC光纤电缆混合网。
再看看机房的前端(见下图,我把两个标签PS做了放大),用的是1550nm的光发机,这个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用的很多。
由此看来,“从技术上讲”比广电“更先进”的网络,采用的是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实在是一个悖论。
信产部针对“电信普遍服务义务”提出了由几大运营商“分片包干”的做法,中国移动承担了包括山西省在内的10个省。据山西移动数据分公司(该公司专门负责此项业务)温晋伟经理介绍,山西移动已经投入30个亿,铺设了14万公里的光缆,通到了山西的所有行政村,其光缆长度超过山西网通一倍多,为农村提供了固定的IP电话及宽带网络文化站,也提供了一些宽带接入服务。据我们了解,山西移动已与10个县的广电部门合作有线电视业务,分别是:忻州的静乐县、代县、五台县、繁峙县、五寨县、偏关县、河曲县,朔州的应县,长治的武乡县,晋中的榆社县,目前已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万多户。某市网通公司认为,山西移动在地域及业务两个层面均超出了“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的范畴,因此违背了电信运营商目前分业经营的规则,据介绍,信产部及通信管理局对此也有意见。
本文无意对山西移动此举进行评判甚至否定,我只就此发表这样一个观点:针对山西移动的这个模式,是不能得出“从技术上讲,电信部门的光纤网络更先进,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这样的结论的,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广电网络在技术上是落后的,不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
当然,必须承认,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方面有其问题:
1、广电网络还未能光纤到村。在青岛、淄博等城市,已经实现光纤到楼,而大部分网络还是一个光节点带200户甚至更多。光进铜退、光纤到楼甚至到户是大的趋势,但电信、网通、移动目前的光节点数量还不如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多。
2、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率还不是很高,在深圳、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完成了双向化改造,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总体改造率仅在20%左右。
但是,上述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资金的问题,而绝不是技术上的问题,电信的干线网比广电有线网规模要大许多,但技术上都是光缆没什么分别。这里面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钱的问题。你可以说电信在资金、干线网规模、运营能力等方面比广电强N倍,但在技术上却非如此,反而是广电的入户同轴更具备带宽优势,除非整个电信都能够像山西移动这样光纤到村甚至光纤入户,山西一地的情况对整个电信而言也不具有普遍性。再者,山西的所谓“三网融合”,三网业务同在一根光缆传输,光纤到村之后再分出三个网来,从某种意义而言并未真正实现三网融合,接入网其实还是三个,融合的只是在干线上,只是网络资产的拥有主体。更彻底的融合应该是一根线入户同时提供三网业务,在农村无所谓,在城市要想重新钻孔布线入户难度是相当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也不必说具备750M、860M带宽的有线网络在技术上比电信更具优势,至少不是相反。所以,我认为杨培芳先生就山西模式发表上述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存在借机从技术这个根儿上彻底否定掉广电网络在未来三网融合中位置的嫌疑。如果杨先生此言并非针对山西模式或者作者有断章取义则另作他论。
我在广电从业十余年,以自诩为“广电人”而自豪,但一直不是一个“唯广电人”,广电有很多的问题,与电信相比,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的问题。广电即便有这样的资金,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做到光纤到村,拓展农村用户;即便网铺下去了,也未必能够做好营销、宣传、服务,在短期内发展起数万用户起来。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从技术上去否定掉广电网络,这是根本性的否定,因为它涉及的不是广电在三网融合上做得好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希望大家要客观,尤其是媒体不要被误导。
信产部针对“电信普遍服务义务”提出了由几大运营商“分片包干”的做法,中国移动承担了包括山西省在内的10个省。据山西移动数据分公司(该公司专门负责此项业务)温晋伟经理介绍,山西移动已经投入30个亿,铺设了14万公里的光缆,通到了山西的所有行政村,其光缆长度超过山西网通一倍多,为农村提供了固定的IP电话及宽带网络文化站,也提供了一些宽带接入服务。据我们了解,山西移动已与10个县的广电部门合作有线电视业务,分别是:忻州的静乐县、代县、五台县、繁峙县、五寨县、偏关县、河曲县,朔州的应县,长治的武乡县,晋中的榆社县,目前已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万多户。某市网通公司认为,山西移动在地域及业务两个层面均超出了“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的范畴,因此违背了电信运营商目前分业经营的规则,据介绍,信产部及通信管理局对此也有意见。
本文无意对山西移动此举进行评判甚至否定,我只就此发表这样一个观点:针对山西移动的这个模式,是不能得出“从技术上讲,电信部门的光纤网络更先进,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这样的结论的,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广电网络在技术上是落后的,不具备三网融合的基础。
当然,必须承认,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方面有其问题:
1、广电网络还未能光纤到村。在青岛、淄博等城市,已经实现光纤到楼,而大部分网络还是一个光节点带200户甚至更多。光进铜退、光纤到楼甚至到户是大的趋势,但电信、网通、移动目前的光节点数量还不如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多。
2、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率还不是很高,在深圳、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完成了双向化改造,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总体改造率仅在20%左右。
但是,上述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资金的问题,而绝不是技术上的问题,电信的干线网比广电有线网规模要大许多,但技术上都是光缆没什么分别。这里面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钱的问题。你可以说电信在资金、干线网规模、运营能力等方面比广电强N倍,但在技术上却非如此,反而是广电的入户同轴更具备带宽优势,除非整个电信都能够像山西移动这样光纤到村甚至光纤入户,山西一地的情况对整个电信而言也不具有普遍性。再者,山西的所谓“三网融合”,三网业务同在一根光缆传输,光纤到村之后再分出三个网来,从某种意义而言并未真正实现三网融合,接入网其实还是三个,融合的只是在干线上,只是网络资产的拥有主体。更彻底的融合应该是一根线入户同时提供三网业务,在农村无所谓,在城市要想重新钻孔布线入户难度是相当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也不必说具备750M、860M带宽的有线网络在技术上比电信更具优势,至少不是相反。所以,我认为杨培芳先生就山西模式发表上述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存在借机从技术这个根儿上彻底否定掉广电网络在未来三网融合中位置的嫌疑。如果杨先生此言并非针对山西模式或者作者有断章取义则另作他论。
我在广电从业十余年,以自诩为“广电人”而自豪,但一直不是一个“唯广电人”,广电有很多的问题,与电信相比,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的问题。广电即便有这样的资金,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做到光纤到村,拓展农村用户;即便网铺下去了,也未必能够做好营销、宣传、服务,在短期内发展起数万用户起来。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从技术上去否定掉广电网络,这是根本性的否定,因为它涉及的不是广电在三网融合上做得好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希望大家要客观,尤其是媒体不要被误导。
http://img.users.51.la/1574991.asp
前一篇:互联网vs电视 谁革谁的命?
后一篇:梦见“中星九号”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