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会明】
前不久,把Qtek
S110手机换成了技嘉的i300,看重后者的Wifi、GPS及高主频的CPU。办公室有Wifi无线路由,家里可通过笔记本共享无线,加上我的outlook联系人有七千多个,同步到手机上后需要高性能的CPU。这两款手机都是水货,不是咱不愿遵守手机入网规定,行货价格高许多不说,因标准原因国内手机还不允许安装Wifi模块。自4年前用了联想ET180起,发现已经离不开带window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了。
我有一个更“发烧”的朋友,电视、电脑、手机全部都是支持Wifi的,还弄了个传输速率高达270M的802.11n无线路由器。他经常炫耀的是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通过画中画窗口操作书房中的电脑,还可以躺在卧室通过手机连接电脑看网络电视。前两天问我现在有没有同时支持DVB-C、地面数字电视及悦龙DAB信号的USB接收卡,CMMB信号什么时候开播,支持P2P的机顶盒到底好不好使。俨然专业人士。
“发烧友”虽不能作为市场需求的完全依据,但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整合、多种终端的方便连接、让互联网无处不在,已经成为娱乐消费产品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
广播电视作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要方式与内容,传统的收音机、电视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机顶盒、数字电视机随着数字电视而兴起,高清、硬盘存储、DVR、Wifi、IP连接等功能纷纷整合进去。离线的影音设备也从音响、录像机、VCD发展出DVD、MP3、MP4、PMP等等产品,它们又与照相、摄像、移动存储、Wifi、GSM、CDMA、GPRS、3G、GPS等等功能或服务组合出不同的产品,将来还可能通过内置模块或可插拔配件,支持DAB、DVB-C、DTMB、ABS-S、CMMB等各类标准的音视频服务。
业界一直很少关注消费电子产品,似乎跟我们关系不大。但对用户而言,行业的界线并不存在,他们只关心用方便的设备、方便的形式,享受更多更便宜的内容与服务。有线、地面、卫星、IPTV、互联网,以及各类存储与离线终端的日新月异,音视频的产业链似乎越来越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内容-渠道-用户,必须认识到有线电视仅仅是其中的渠道之一。
一张DVD-9光盘可以装进一部电视剧,美剧《越狱》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几可同步观看,微软Vista操作系统整合了原来Media
Center版本的电视卡功能,苹果公司打造了iPod、iPhone、Apple
TV的产品及运营模式,P2P技术开始“硬化”成机顶盒……渠道之间的替代性竞争、运营商被边缘化,并不是天方夜谭——任何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还能说这些与我们无关么?连电脑显示器都开始流行16:9了。
有研究称手机内加装GPS是今年的卖点,手机厂商与GPS厂商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有线电视的前身叫“闭路电视”,物理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加上“四级办”的历史原因,形成了一地一网圈地而治的格局。数字化不能仅仅盯着“提价”与“黑户”,“闭路电视”必须要开放,开放的不是物理的网络,而是合作的理念。IPTV“关联电视”的理念,也是我们互动电视的方向、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三网融合的方向;还要通过与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合作,将我们的内容与服务延伸到他们的平台上,当然至关重要的是要构建好统一的DRM。
前不久参加了上海电视节,又接受了一轮新媒体的冲击,本期报道文章中也写了些粗浅的感受。短短一周之内文广先后与英特尔、微软携手,可以视为一种炒作,但绝对是抓准了未来方向的举措。如张大钟所言,面向“下一代受众”,需要构建“电视门户”,需要打造下一代媒体,这就是所谓的新媒体。
要有充分的竞争意识,还要有全面的合作思路——这是我的建议。
8月23-24日,汇聚各路新媒体领袖人物的“BIRTV2007第三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在京召开,相信您会关注——这是新媒体的邀约。
===================================
注:本文为《广播电视信息》2007年7月上半月刊刊首语
http://img.users.51.la/157499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