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复旦八教授,怎么认定孙见坤是“国学天才”?
(2010-08-26 21:47:44)
标签:
国学天才孙见坤复旦教授杂谈 |
分类: 时评 |
请问复旦八教授,怎么认定孙见坤是“国学天才”?
李钟琴
陕西一个高考生孙见坤,折服了八名复旦大学文史教授,被誉为“国学天才”。八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但因“天才”成绩距一本分数线有6分之差,被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
此事在网上坊间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这是一出“宁损失一百个钱钟书,也要公平”的悲剧,也有人认为“程序正义和公平比国学天才更重要”……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好像都承认孙见坤是“国学天才”了。而我感兴趣的是,孙见坤这孩子到底是不是“国学天才”?
如果真的是“国学天才”,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嘛!如果不是,那陕西省招办按分数这个硬指标来取舍,何错之有?
好奇之下,我搜到了孙见坤的博客,翻看了其几篇博文。我觉得孙见坤作为一个中学生,好学稽古,颇堪称道,可称之为“读书种子”,或曰“国学爱好者”。但誉之为“国学天才”,未免不妥。
孙见坤之旧体诗,不用说平仄押韵了,词句也佶屈不通,如:“昂首倚剑出长安,心平风和易水暖。虽知修身逊文宣,未信为文输子建。堪承千载国故脉,能开万世太平观。紫袋梁冠若无缘,聊化一叶落钟山。”令人实在不敢恭维。他注的《山海经》,我没仔细看。《山海经》自晋代郭璞以下,注者不知凡几。今人作注,多是东抄西借,纯是查找功夫,若无创见,不如不注。
倒是孙见坤批评陕西省招办的一篇博文《你打炮,我成灰,陕西招办算你狠》,显示出一个少年恃才傲物的冲天豪气,其文最后写道:“你们胡乱打炮,而我却不幸成了你们的炮灰。我不知这对你们意味着什么,但却是我的光荣,因为我始终记得鲍勃迪伦的那句话:任何的禁止都是没有仪式的授勋。千载之后,我会是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而你们,却难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笔:‘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祸学于丰镐’。”
既有此志,小小复旦亦何有于君哉!只是,将陕西省招办指为“佞子”、“祸学”,无乃太过乎?
我不忍批评孙见坤同学,毕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若真有才,去不了复旦,到山西大学,并不妨碍小孙同学成为“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更不会成为“炮灰”。愿勉旃!
我感到可笑的,是那八位复旦大学文史教授,轻易就将一顶“国学天才”的大帽子扣到一个中学生头上。国学是什么?国学是包含中国文、史、哲在内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某人仅在某一方面显示出某些特长,就可以称之为“国学天才”吗?当心把一个可造之才捧杀哦!
乡曲冬烘先生,听说有人会背“床前明月光”,便惊为天人!堂堂大学教授,不学无术孤陋寡闻竟至于此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