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国之乱——读通鉴札记之三十五

(2008-11-28 20:35:5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通鉴札记

七国之乱
——读通鉴札记之三十五

 

李钟琴

 

初,刘邦以秦祚短,乃不分封宗室子弟之故也,故即位后即尽灭诸异姓王,封其兄弟子侄九人为诸侯王,令其出守吴、楚、齐等要地,以为皇室之藩屏也。

刘邦以骨肉至亲为皇室之藩屏,以为其可成拱卫皇室之长城。殊不知,生意场上尚无父子,权力场中岂论弟兄?自古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之种种悲剧丑剧,实以皇家为最也。距权力愈近,愈易生觊觎之心。身为皇室子弟,退则控制一方,进则可取大位,几何不令其油然而生取而代之之念也!何况一传再传,血缘益淡,亲情益疏,日久必成东周之列国矣。故曰刘邦之分封兄弟子侄,实为朝廷外树敌国之劣举也,其不欲后代骨肉相残,亦难矣哉!

故吕后既死,齐王举事,遂屠诸吕;文帝在位,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相继谋反,虽旋即覆灭,而诸侯王之尾大不掉,已举世共知。景帝即位,晁错倡言削藩,不遗余力,犹如以猛药施之于久病虚弱之人,遂至危乎殆哉。景帝三年,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七国,乃以诛晁错为名起兵反。而景帝轻信袁盎谗言,刻薄寡恩,竟族诛晁错,冀七国闻讯而罢兵,是举真愚不可及者也。七国既反,犹如射出之箭,岂有转回之理?为谄媚叛军而族灭晁氏,徒令众臣离心,天下钳口,于事又何补焉!

幸有太尉周亚夫老成持重,指挥若定,仅历三月而灭七国,景帝遂转危为安,而七国之君皆不得善终矣。可叹刘邦,殚精竭虑以经营天下,乃设计愚蠢恶劣之制度,死后妻族尽灭,既而宗族相残,儿孙凋零,岂不哀哉!

尤可哀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晋武帝因袭汉家制度,遂有“八王之乱”;明太祖分封子弟为王,乃有“靖难之役”、“宁王之乱”。此皆家天下私念作祟之必然也。苏轼曰:“自古在昔,治少乱多。”若不立天下为公之民主政体,儒家所谓“为万世开太平”者,亦直痴人说梦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