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租房政策能跳出“黄宗羲定律”吗?

(2007-03-15 15:33:49)
分类: 时评

廉租房政策能跳出“黄宗羲定律”吗?

 

李钟琴


    关注民生,是即将结束的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对于如何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撒贝宁采访时表示:廉租房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廉租房比起经济适用房要好一些,希望廉租房成为主流。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则向媒体宣布:“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廉租房制度。”

    廉租房果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吗?笔者不敏,不禁对此存有杞人之忧。

    且不说廉租房,先说说吴敬琏先生提到的“经济适用房”制度。据说在前些年,各级政府投巨资建设了大量“经济适用房”,但这些房子建了多少、由谁来分配、由谁来住,社会公众一无所知,其实大多成了一本糊涂账。去年年底,媒体报道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在北京天通苑小区的家中去世,知情人发现:马季先生居住的天通苑原来是北京市的“经济适用房”小区!进而又有人爆料:马先生在洼里村还建有自己的别墅。



    马季先生有没有别墅,不管是真是假都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么一位演艺界的大腕,是怎么买到本该卖给穷人的“经济适用房”的?



    政府的用意是非常好的,通过“经济适用房”来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岂料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跌入了“黄宗羲定律”陷阱。



    “黄宗羲定律”是当代学者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黄宗羲发现,“帝国千年以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进行过多次改革,特别是想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但每一次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赋税反而越来越重,以至成为“积累莫返之害”。



    依我看,“黄宗羲定律”还可以引申为,政府的“惠民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往往会变成“害民政策”。比较典型的是王安石变法,如“青苗法”。王安石的构想是,按自愿原则,政府以低于私人借贷利率的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地里的青苗为贷款抵押,以保证粮食生产。粮价贵时,政府拿出存粮以低价出售;粮价贱时,政府则以高价收购粮食,以此来平抑粮价。低价售出,高价买进,这中间的差价怎么消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官们自己不会掏腰包,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在实行过程中,各地加大了对农民的盘剥力度,甚至强迫农民向政府借贷,于是导致人怨沸腾,农户纷纷破产。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政策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官们巧妙地把“惠民政策”变成了“害民政策”,这就注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结局。



    同样,今天再看“经济适用房”政策,仍符合“黄宗羲定律”。众所周知,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远低于商品房,但僧多粥少,不可能每个中低收入家庭都有机会买到,这就为某些官员接受贿赂创造了机会。而有些没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却有机会、有能力买到,这就使政府“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初衷落不到实处。



    吴敬琏先生大约也知道“经济适用房”的弊端,所以他说:“廉租房比起经济适用房要好一些。”但是,“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靠仅仅是“好一些”的廉租房政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吗?



    与“经济适用房”政策一样,廉租房由谁来建?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归谁所有?由谁来分配?哪些人有资格住?这些问题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了吗?



    首先由谁来建这个问题,恐怕就不好解决。需要巨额建设资金的廉租房在建成后,很难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对任何建设者来说都不会有积极性,这就使廉租房建设必然面临困境。建几个楼应付一下容易,想用廉租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恐怕还遥远得很!因为凡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东西,注定难以维系。



    而且,谁能保证拥有租房权的人不会以权谋私?谁能保证租到房的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住进去之后,如果随着工作、家庭情况的变化,有了高收入,是不是应该让他搬出?谁能保证“经济适用房”出现的问题不会重现?



    衣食住行,事关民生。政府进行调控的愿望是好的,但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在价格上搞“双轨制”,必然导致权力寻租,必然导致腐败,我们不要低估了某些人“钻政策空子”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