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号,520,一个很好的日子,除了华健的演唱会选了这个好日子在上海举行之外,更重要的事件在成都上演——我高中时的同桌,我亲爱的闺蜜——小王同学的婚礼在银河王朝大酒店,以一种较比西式的方式完满呈现。
应该说是很遗憾的,因为二十多岁才离家,孤身在外,至少直到现在,都没能参加我好朋友的任何一场婚礼。但有时候想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要是形单影只的前往,在为别人高兴之余,自己难免会失落。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要是我留在成都,要是我的生活改变了另一种轨迹,说不定我也早嫁作他人妇了呢。:)
呵呵,“要是”,又是……
曾经的三人组——小王、小章和我,是那种典型的“牙尖帮”,三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根本胜过500只鸭子,唧唧喳喳,嬉笑打闹,是那种随便在哪儿都会引人侧目的组合。记得一次,和以前男朋友以及小王小章一起出去吃饭,他做在出租车前座,我们三个坐在后面,到目的地不过十多分钟时间,他和司机都被折磨得几近欲哭无泪,后来他告诉我说,认识我们那么久,一直以为我是一个文静温柔的姑娘,没想到竟然也能呱噪牙尖至此。我在想,那如果他初识我时就看到我和小王小章在一起的状况,莫不是就敬而远之了?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和她们在一起这样放松、开怀、肆意的一面,其实我非常喜欢,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呢。
高中时,我和小王是同桌,小章坐在我们前面。小王属于外向、爱笑、爱闹的类型,很有人缘,特别是男生缘;小章十分内向,跟班上很多人都没说过话,特别是男生;我居中,跟前后左右的人搞得很熟,离我远的也就不熟。现在想想,我们三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单眼皮,呵呵(小章后来做双了)。还有我们数学都很差,考试是班上的倒数一、二、三名绝不奇怪。不过,小王是我嫉妒的死吃不胖的人,还好有小章陪我共同体现小康的生活水平。我们三个在一起,大部分时间互相的态度都是彼此贬损的,基本是两个联合起来“转”一个,当然,小王和我联手“转”小章的时间是占大多数的,小章那时总是好欺负。
其实我本来也算是较比内向的人,在高一和小王成为同桌之前,话也很少,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和她同坐一桌就变成了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特别是上班主
任小吴老师的英语课,没把他惹急算是我们的造化。我们喜欢干的事有:一起去吃冒菜、牛肉煎饼,我还散播小王和卖牛肉煎饼的小伙子眉来眼去的谣言;一起去买文具,特别喜欢买笔;一起逛磁带店;一起用一种薄膜把磁带仔细包起来;一起议论小吴老师和小谭老师……
小王同学当时跟社会的联系比我多太多了,有很多当时看起来奇怪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奇怪的故事,每天给我讲,就像放连续剧一样。
小王同学在高中时候就早于我们有过一段朦胧的感情,给我讲过,说实话,我还有稍许羡慕。
记得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时我们小女生都有喜欢的“偶像”,对于对方的偶像,我们都当作呕吐的对象来损,以此也挑起斗嘴解闷的事端。大家的嘴都很毒,终于有一天受不了,我和小王同学突发奇想,签定了一份协议,大致内容是:从即日起,小王同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直接或间接辱骂温兆伦和卢卫中,我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直接或间接辱骂李明和李晓勇,如有违背者,罚半小时不能说话。这对于当时两个极端叽歪的人来说,是多么重的惩罚啊!我们不仅郑重的签上了自己名字,还找了小章同学做证人。协议一式两份,放在我们的笔袋里。大概在两年前,我在家收拾东西的时候竟然还翻出了这份协议,看着笑的时候,眼中竟然有泪。
高中毕业后,小王和小章都去了重庆读书,我留在成都。一直说去重庆找她们玩,却始终没能成行。
一开始,我们都是书信来往,小王同学还给我寄来去看满文军歌友会的照片和签名。呵呵,竟然是满文军,不过我们高中的时候都很喜欢他第一张专辑里的《让你的天空最美》。后来改为电话,再后来就有了短信……
一放假,她们回来,我们一定先约一天逛街。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一定是,在很远的地方大家就尖叫起来,然后高呼着“批娃娃”、“死女人”冲过来抱在一起。三个人可以从早上八点半开始逛,从泰华的早市,逛到盐市口染房街,再到春熙路,那时候还有夜市,一直到晚上十点,不知疲倦。最喜欢去吃的是春熙路上的一家老字号小吃铺,叫熙园,特别偏爱那的担担面和白凉粉。新春熙改造的时候,熙园没有了,问老板搬到哪儿,老板说不做了……
小章也说,特别怀念我们三个在一起过的情人节。大学的时候,虽然三个人都有男朋友,但还是在一起过情人节。记得一次,买了很多菜去小章家煮火锅。一个大电饭褒,小章问我们是应该用煮饭模式还是煮汤模式,我们两个骂她瓜,这个都要问,当然是煮汤。结果生煮了两个小时没冒泡,改用煮饭模式立即开锅。小章只是嘿嘿傻笑,估计不敢骂回我们。那天阳光温暖,我们在小章家的阳台上,守着满桌子的菜,从中午一直吃到下午,午饭晚饭一起解决。具体说了些什么,哪儿还记得,不过就是些乱开玩笑的瓜话,或者还有些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想像,但是,开心是无比的。
还有一次,我正在家里睡得香,电话就响了,两个人说是喊我去唱歌,我一看表,8点多!小王说有张好乐迪的欢唱券,要去唱了。我强打精神,睡眼惺忪跑到好乐迪,两个姐姐说:哎,刚刚人家算了一下,要唱三个小时才能用券,还不累死了,不唱了。我无语……然后三个人去王府井看了场电影——《天下无双》,傻笑兮兮,晚上再去跳个舞喝个酒,也就开心度过了。
再后来,小王去了日本,很长一段时间三人行就成了我和小章的二人转,不过我们的足迹还是来来回回在春熙路和盐市口盘旋。小章伤心的时候,我也带她去1812,拉她去唱歌。
再后来,我来了北京。放假回去成都,也是和小章逛街,吃火锅、串串,从1812到了空瓶子,她酒量依然很浅……
小王同学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去了日本两年就回来了,虽然现在也在给日本人打工,但我肯定成都更适合喜欢吃喝玩乐的她。小王以前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也同样没有辜负她,一直在成都坚贞等候,然后买房、结婚……四年,顺理成章、修成正果。
今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让我看到了另一面的小王。聚会结束,凌晨两点,小王说等准老公小罗来接她,我和乐乐就陪她一起等,我等了一个小时,小罗还没出现。小王打电话催,但是语气一直是十分温和的。我实在熬不住了,先行回家,乐乐继续陪。后来乐乐告诉我,又等了一个小时,小罗还是没有出现,他送小王回家了。小王居然没有怒!这让我很奇怪,因为小王也算是性子烈、个性强的女生了。我想,这可能是长大了吧,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温和,看来是可以结婚了。
小王是一个耍家,所以我们曾经觉得不知道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栓住,结婚对她来说好像是不靠谱的事,可是就在2006年5月20号,小罗单膝一跪,小王也就嫁了。
老实的小章现在也越发不老实,呵呵,自己都承认自己花心,换男朋友的频率很是不低。
而我,曾经以为自己路特别平凡而简单。大学,恋爱,毕业后,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和姐姐一样,接着就结婚,生孩子——女孩儿。住一个一百平的房子就够了,每天也洗手做羹汤,周末一样的和家人聚会,日子平淡却也其乐融融。可是,我竟然令自己也意外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孤独、坚强、充满牢骚却又不乏乐观地生活着,在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属于我的简单。
小章说,小王今天的婚礼令她感动落泪。我虽然不在,但是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
我想念小章,想念小王,想念四中桌椅板凳,想念在十六岁的时候听过的歌,想念有夜市的老春熙路,想念熙园放了软浆叶的担担面,想念泰华那些身材姣好蜜语甜言的妹儿,想念小章家的大电饭褒和温暖阳台,想念我们在一起的放声大笑……
写了这么多的零零碎碎,当然不是全部,很多没想到,很多描述不了,只是有一份深深的,最虔诚的祝福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