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值得期待的电影等着吸引你去电影院是一件让人很兴奋的事情。
印象中在年初数出今年值得期待的电影包括《金刚》、《纳尼亚传奇》、《达芬奇密码》、《加勒比海盗2》、《超人归来》、《侏罗纪公园4》……
当然,当中可堪称“最”的就是《达芬奇密码》。
对于丹·布朗的原著小说,我非常喜欢。引进中国的四部:《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全部看过。如果看一部小说,作为消遣也好,打发时间也好,希望得到刺激也好,丹·布朗真的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他的书符合“畅销小说”的一切特质,并且还加入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艺术性在内的因素,既不会太过庸俗,也不会太过晦涩。可以说他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流行体现,是美国畅销小说在如今的一个符号。悬念、惊悚、解密、动作,在他的书里正如我们从小看到大的那些著名好莱坞电影一样的吸引人。你甚至像是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分镜头剧本,“蒙太奇”、“最后一分钟营救”,这样的电影手段在书中同样也有画面感极强的体现。
对于丹·布朗的小说,说不上推崇,但确实是极喜欢。如果谁现在说他想用业余的时间来读一部小说,肯定是十分的推荐。他的书,拿到手上就真的难以放下,对于一本书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这样的作者的确较比少见。对于充满幻想力和联想力的人,我都很钦佩。
基于这本小说,使我对电影当然也是充满了期待。但是,我期望从这部电影得到的满意指数其实很低。这部小说对于宗教和艺术的涉及可谓博大,要想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尽情表现,根本没有可能。对于密码的破解,小说中所展现的方式依靠了文字、图画、对话等等,在电影影像中颇为不好表现。许多宗教的渊源,艺术品的来历,小说中都用了大量篇幅来释疑,对于非天主教国家的大多数人来说,理解都稍显困难,更不要说通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来理清脉络。如果理不清,整个故事就失去了内涵和意义。此外,看过片花以及一些剧照,和如今率先看到的影片评论竟然有出乎意料的一致观点:汤姆·汉克斯一脸苦大愁深;奥黛丽·塔图眼神迷离闪烁,完全读不到勇敢与智慧,两人都与原著中的兰登和索菲相差甚远。好像就只有演塞拉斯的那个演员看着靠谱。或许我是自负的断章取义了,但是,不对电影抱太大的希望在现在看来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样,失望也会小很多,不用完了以后使劲地批判导演和永远可爱的汉克斯。
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对待身边的事情都能像这部电影就好了。既充满了期待,又不抱太大希望。电影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的,但是心态平和,就当是消遣,而不是强求去还原原著甚至超越原著。身边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都淡淡的,平稳地继续,去照顾到,却不要老是想像着结果,更不要老是把美丽的未来像海市蜃楼般在眼前展现。得到了固然是好,意料之外的,那就叫惊喜,有惊喜,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但如果得不到,也不会像从云端坠落谷底。
突然想到了爸爸最喜欢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可能用在这里并不是很恰当,但的确,越长大越发现,顺其自然、淡泊从容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甚至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应该好好修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