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是“做”出来的
曾经非常尴尬地目睹朋友家的一次“内战”。儿媳妇很严厉地管教孙女,还不让吃饭。婆婆心疼孙女,想做和事佬。结果儿媳妇恼了,说自己在尽做父母的职责,让婆婆别管自己的事。
婆婆不知是脸上挂不住,还是心疼孙女,她小声嘀咕说:“我不是管你。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一点小事,你总是上纲上线的。其实没那么严重。小孩子就是这样,猫三天狗三天,好三天又歹三天,根本没必要放心上。你也不需要每天都正儿八经地做妈妈,做好自己就行了。”
据朋友说,婆婆从没有读过书,是个地道的家庭妇女,这辈子最多只翻过孙女的小画书。
但是,她却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父母不是做出来的!
做教育记者多年,一直与父母们打交道。原先我只担心那些忘记自己是父母的人,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只生不养,令人愤慨。可是,近年来,还有一类父母也令记者惴惴不安,这类父母与只生不养型父母不同,他们时刻不敢忘记自己是父母,每天使劲地做着父母,丝毫不敢松懈。这类父母,他们尽心尽力,唯恐自己不称职,有什么家教书籍畅销,立刻买来研读,哪里有公益教育讲座,即便饿着肚子也要去听。看到孩子的行为有一点异常,就焦虑万分;哪怕孩子刚上学,第一次小测验排名稍微后了一点,便惶恐不可终日,生怕孩子从此落在人后,输在起跑线上。更难以理解的是,有些父母,看到人家孩子学钢琴、舞蹈,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天赋或兴趣,毫不犹豫地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进这样的班。这类父母的心里只装着孩子,眼里只能看到孩子。他们以为自己是天下最称职的父母,殊不知孩子多么盼着他们能常出差,或者自己早点升入中学、住校,以脱离家庭。
一个15岁的女孩在作文里形容她妈妈的爱“令人窒息”。不知道她妈妈看到这样的描述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那位不识字的婆婆说的好,别正儿八经地做妈妈,做好自己就行了。一个人还是做自己最真实轻松,再高明的演员都无法长时间做别人,做父母更难持久,养大一个孩子最少也要18年。而做好自己,也就意味着做好了父母。无论面对人生的大课题还是小问题,一个好人是不会低能地用两套人生哲学来分别要求自己和教育孩子的。
那么,什么人在拼命地做父母呢?不客气地说,就是那些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
其实,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耳濡目染。父母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上行下效。
如果你能“忘记”做父母,只做好自己,你就无需担心自己教不好子女,你也就不会整天想着如何做父母。
好父母首先是好人。

4月的蚕豆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