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维德:本土企业如何打败跨国企业

(2008-10-22 13:15:04)
标签:

本土企业

商业评论

分众

麦维德

中国

杂谈

几个月之前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这篇文章,我们把它称之为本土50强巨擎企业。这些公司是本土企业,是快速发展的,而且是市场上的领先者,是非国有企业,非外资的企业,我们研究了这些本土企业正在打败国外以及本土的竞争对手,总共选取了50强企业。我想它仅仅代表了成千上万这些企业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研究,帮助那些愿意在中国开拓市场的企业,了解在巴西、印度,其他的非常复杂的高速增长的市场状况。我们发现在中国确定了15家企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中国的这15家企业,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它是私营企业,地方性企业,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市场范围内是赢家,并且正在打败或者是正在赢得外国的竞争对手和本地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相信大家对百度、中国招商银行、分众、国美、好孩子、盛大都不陌生。为什么选他们呢?因为他们创造了很多价值。看看他们的财务表现,收入增长非常快,甚至是超常的。比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还要快得多。另外他们还有很高的边际运营利润,股东价值是卓越的,同样好于外国企业。可以说他们要比平均地方的股东价值更大。所以可以说,这些企业是非常卓越的。

在这里我举一些例子,他们是如何打败外国竞争对手的。比如说,百度,之于Google、雅虎;招商银行之于汇丰银行;巴西有一个电脑公司,他们也比惠普、戴尔做得好得多,而且在巴西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在俄罗斯有一个WBD饮料集团,比可口可乐以及其他的竞争对手好得多。可以说他们增长很快、创造价值很高,而且在当地本土市场获得大量的份额。这对全球的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市场,你没有办法忽视它,它太重要了。而且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问题是在于你怎么抓住这个市场。

在我们研究50强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有六个关键的成功因素,这些企业都有这样的成功因素,实际上正是这六项关键的成功因素整合起来才发挥效益。

有一些是不言至明,如果把这六个都做到,那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第一个是适应本土需求,能够满足当地本土的消费需求。比如腾讯,给本土消费者提供的一些服务,和竞争对手相比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它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是量身订做的,非常具有新意,完全区别于它的国际竞争对手。

第二个是要设计一个创新的业务模式,能够真正克服本土的挑战。其中一个例子是携程旅行网,这是中国的一个旅行机构。他们的商业模式与其他全球的竞争对手完全不一样。中国的旅游市场是分割的,有一些根本没有数据库可参考,如果要进行业务,必须要创造一个非常创新的业务模式。分众也是另外一个这样的企业,他们的业务模式也是和户外的广告不一样,跟典型的外国广告商也是非常不同的。

第三,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利用最新的技术。有些时候外资企业可能会这么想,你可以用一些最基本的技术就能够在中国行得通,或者在印度就能够让消费者非常高兴。实际上远远并非如此,现在中国的一些企业正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比如说奶制品,印度一个企业;还有南美巴西的一个航空公司。它们都用了最新的科技。

第四,这些企业是如何应对劳动力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而且人力资源方面的机会它们是如何抓住的呢?其中一个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至少是某种类型的劳动力是这样的。必须对自己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然后利用当地的劳动力低成本。比如说在呼叫中心、递送人员,比如说递送机票,可以利用地方本土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他们也在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的缺乏,也就是那些比较高素质、高层管理人员的缺乏,他们在为员工制定事业计划,从而吸引最稀缺的专业人才。

第五,是要快速扩大规模,越快越好,而且能够尽快获得本土的市场份额。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可以说在一个省进行运营或者是在两个省进行运营。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必须要跨越这么多的省份和市场区域,这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求我们不断创造重大的价值。分众传媒,进行了非常快速的全国扩张。现在分众已经成为广告行业的领头羊了。没有其他的企业能够在这个行业和他进行媲美。当然,快速扩张也有相应的挑战应运而生。

那么,这便涉及我要讲的第六个因素,就是要提高管理层的能力,确保这种高速增长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快速增长,一年、两年也很容易,但要真正想长期保持增长,五年、十年,这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还面临危机和挑战,我们在研究50强企业的时候,发现他们不仅能够保持一年的快速增长,而且能够连续五年,甚至十年。这是他们卓而不群的一个特点。在他们的管理方面也非常灵活,通过灵活的管理能够实现长期的成功。

那么外国企业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提供两个建议,第一,应该和本土非常具有活力的企业学习,看看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里,而且能够把成功的秘诀融入到自己的业务模型中,无论是快速增长还是怎么使产品本地化。第二个关键点,你要迅速找到一些本土企业,没有和你形成竞争的方面,利用全球品牌、全球的技术,以及全球的一些供应链、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东西,以及利用网络,这样让本土企业没有办法向你进行抄袭和模仿,很少能有全球的企业能够实现这一点。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百盛集团,大家对KFC非常熟悉,但对百盛集团不是很了解,但它的业务在全球已经比较有一定规模,可是在他的本土企业做得很好。他在中国正在快速扩张,可以说比麦当劳做得好。在五年之内,他们开了1200家餐厅,而且在20个城市都有他们的餐厅,并且都是赚钱的。他们从当地的本土企业进行学习,快速扩张。同时他们也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本土企业是无法模仿的,因为他们利用全球品牌、供应链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技术,这些使他成为消费者非常信任的一个品牌。很多外国的企业都希望能够成为百盛食品集团的一个品牌,很多本土企业也希望能够成为未来的50强企业。
 


 

 

声明:未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书面许可,对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 任何人(包括博客及个人空间)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已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