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迈克尔•波特:拥有资源未必能带来竞争力

(2008-10-22 13:15:07)
标签:

经济

商业评论

中文网

哈佛

迈克尔波特

财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这一事实该让我们思考一下竞争力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过去,如果某个国家的企业能够获得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资金、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那么这个国家就有竞争力。例如在依赖自然资源的行业,那些有丰富本地资源供应的公司和国家会比较有竞争力。由于技术变化缓慢,投入要素上的比较优势就足以保证成功了。

而今天,全球化趋势使比较优势的概念变得过时了。企业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得低成本的投入要素,并且迅速涌现的新技术能够抵消要素成本上的劣势。例如,面对国内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公司可以通过自动化来避免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面对某种原材料的短缺,公司可以找到另一种替代品,或是人工合成一种材料。为了克服高昂的空间成本问题,日本公司率先采用了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的方法,避免了在工厂里堆积存货。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拥有资源已经不够了。今天,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更高效地生产现有产品,或者生产对消费者更有价值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钱来购买的产品——来提高资源生产率。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公司,不再是那些能获得最低成本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公司,而是那些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利用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公司,这个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由于技术在不断地变化,全球竞争力的新范式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创新的能力。

——摘编自《环保与竞争力:对峙的终结》,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号


 

声明:未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书面许可,对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 任何人(包括博客及个人空间)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已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