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谈房论地 |
圈地运动的背后是谁在撑腰
央行、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再度收紧房地产企业贷款阀门。文件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对囤地、囤房企业发放贷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文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表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姿态,体现了有关部门宏观调控和预防房贷风险的决心。抬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门槛,固然能抑制一些开发商的购地冲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格局下,房贷新政对“圈地运动”的制约效用是有限的。
当然,一些地方政府表现不积极自有其“理由”,在土地生财、房市越火越有政绩的错误理念下,一些地方政府都惟恐土地不能贱卖、房市不火,他们怎么会真正遏制囤地、囤房以自断财路呢?至于其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更不用说了。比如广东碧桂花城楼盘的地价,从网上根本无法查到,碧桂花城方面也拒绝透露。而佛山市顺德区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和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前者只能提供房产交易数据,后者则表示由于网络的数据库容量有限,一些楼盘的基准地价已被删除。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公布的地价数据都只有基准地价,而房地产商的土地储备,甚至连一些政府部门也没有掌握到准确数据。地价、房地产商土地储备方式、数量等数据为何这样难以见阳光?房地产商违规“囤地居奇”为何屡屡得逞?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暧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