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房论地 |
楼市调控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一致
要想住房价格趋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增加供应,供给包括土地、资金等。但是,最近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不少都对增加供应没有促进作用。中央银行收紧了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政府又在行政上收紧了各种申请的审批程序,令本来三年里可推出市场的项目,要延迟至四、五年后才能推出,使市场的供应更加不足。
中央政府不是不想大量地增加供给,而是有两点苦处。一是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处于过热的状态,第二就是耕地总面积的红线不能动。这两点就是制约当前宏观调控不能大量增加供给,只能通过抑制需求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伴随着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金融指标大多快速增长,经济过热趋势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正在全面展开。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5.9%,增速高于前四个月。至此,已公布的5月份或前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全部指向宏观经济正继续升温。这些数据进一步加深了再次采取紧缩举措的预期。
上半年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率可能超过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超过15%和贸易顺差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最新公布的数据为1125亿美元)等因素,上半年GDP的增长率可能超过11%达11.3%,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物价上行压力较大,7月的CPI接近6%。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通胀面临四大压力,分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油价反弹、政府资源价格改革以及股市财富效应和居民消费增长带来的物价上行压力。
经济过热过后的下个周期就是衰退。经济过热伴随利息和原料价格的爆涨,表面看欣欣向荣、热火朝天,里面却危机四伏,出现大量泡沫。当资金面临短缺时,所有这些泡沫就破裂了。其实中国经济增长大部分是靠地方政府和国家投资拉动的,并不是消费者真的有钱在消费。老百姓因为教育,医疗,养老等把钱都存进银行。银行有了大量资金,为了应付老百姓存款的利息,也大量贷款给企业。企业有钱就大量投资。而且国外资金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大量进入中国,买房地产、买股票啊!造成经济不正常的繁荣,所以当这些资金撤走,银行的贷款因为企业盲目投资变成坏帐收不回来时,当太多的企业生产出产品没人要时,后果就可想而知。
欢迎点击我的主页:爱在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