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师小传 |
http://www.amiigo.com/eauimg/10/12/85/37908/m/305574.gif
凡勃伦——经济学旅途中的流浪汉
托斯丹·凡勃伦1857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农场上的一个挪威移民家庭,逝世于1929年,享年72岁。42岁时,凡勃伦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有闲阶级论》,这部著作包括了用来反对古典学派的论证的精髓,使他一夜成名。凡勃伦创造了炫耀性消费、高级学识、行业统帅等众多新词组,这些新词组使大学校园里的语言刻下了凡勃伦的印迹。他尖刻的讽刺以及智慧的用语为批评性论文设定了一个标准和风格,被职业经济学家争相模仿。凡勃伦对经济学的贡献还包括创立二分法、终结消费者至上理论等。
凡勃伦7岁时,随着父母搬到了明尼苏达州,后来就读于诺斯费尔德的卡尔登学院。在卡尔登学院,凡勃伦开始接触经济学,并受业于杰出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毕业后,凡勃伦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但是他对霍普斯金大学很失望,不到一年就离开了这所大学。离开后,凡勃伦进入了耶鲁大学,并于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尽管凡勃伦拥有博士学位,他和妻子四处联系各个大学,他仍无法获得任何学术职位,他的恩师约翰·贝茨·克拉克为他写的推荐信也毫无用处。凡勃伦不得不作为一个失败者回到家乡的农场当了一名农夫,可是他的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父子成为了知识上的伙伴。当凡勃伦对某个经济问题感到困惑时,他就跟在父亲的犁后边,边走边谈。当一天的农活干完后,凡勃伦就会和他的父亲一边抽烟一边悠闲地讨论着深奥的经济学难题。
凡勃伦在农场一待就是7年。在这7年里凡勃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人们整天能看到的只是他在阁楼窗户上露出的头顶。凡勃伦决定进入一所值得尊敬的大学的经济学领域开始崭新的生活,他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凡勃伦给当时的康奈尔大学经济系主任J·劳伦斯·洛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洛林帮他获得了一个额外的职位,凡勃伦当时已经34岁。一年后凡勃伦跟随洛林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至此凡勃伦才开始走到经济学的学术轨道上来,并在又一个7年后,因出版著作《有闲阶级论》而成名。
多年漂泊流浪的生活也让凡勃伦养成了不注重外表的习惯,常被人错以为是流浪汉。凡勃伦最明显的特征是粗浓杂乱的头发和卷曲的胡须,衣服好像是别人丢弃的,衣领总是太大,外套和背心几乎没有搭配过,手表用安全别针别在背心上,课堂上坐下并卷起裤腿时,用坚实的别针别着的结实长袜就露了出来。凡勃伦的生活也是一团糟。屋子内的桌子和椅子都是用干货箱制成的,上面盖着粗帆布;被子只是被拉到床角以便于晚上可以毫不费力地拉上来;碟子只有在碗柜空时才会洗;器具用过后都堆在水槽里,等到没有干净的时,就打开水龙头冲洗一下。那些电影中的被美国校园中的长发年轻人们所崇拜的英雄人物的特征正是凡勃伦所具有的。
日渐剧增的声誉并没有改变凡勃伦的流浪生活状态,对个人事务的不谨慎以及与女学生的各种绯闻使他在大学中的地位难保。他从芝加哥大学转到斯坦福大学、密苏里大学,最后到了社会研究新院。虽然声望享誉国际,但凡勃伦从来没有超过副教授的学术职称。退休后,凡勃伦住在帕罗·阿尔托附近的小屋中,变成了孤单一人并被世人忽略。经济状况岌岌可危,恶劣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不断烦扰着凡勃伦的晚年生活。1929年8月3日托斯丹·凡勃伦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