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清为
曹清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17
  • 关注人气: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需求定律看零工资就业现象

(2006-03-23 08:59:49)
分类: 经济短评

 

          从需求定律看零工资就业现象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38万人,总人数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大学生竞争一个不起眼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已屡见不鲜。一些求职者为落实单位积累经验,竟采取“零工资就业”的方式,即不向招聘单位索取报酬而白劳动。职场专家认为,“零工资就业”的求职者在廉价推销自己的同时,给其他求职者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市场。

零工资就业的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争议。为什么会出现零工资就业的现象呢?有人认为零工资就业是由于高等教育引起的,我国的高等教育较为落后,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紧缺。或许是高等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毕业生的素质不高造成的,导致一些公司不愿录用毕业生。但是笔者认为,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固然最好,但不管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就业难以及零工资现象的出现都是在所难免的,因为这是就业需求激增的缘故。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全是必然现象,是不能通过呼吁、舆论、曝光或行政规定消除的。

    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和服务,其价值都是因为有人争夺才产生的。阳光没人争,价格是零;空气没人争,价格也是零。价格从来不是我们自己随意定的,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由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而与商品的提供者是否要收费没有一点关系。这就是说,即使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会因为饥饿者的争抢而涨价。人才市场上,也存在同样的道理,由于我国目前各类单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求职者众多,造成人才市场的供不应求。在就业岗位供应大致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求职者的工资甚至零工资是市场最好的调节信号,一方面低工资抑止了就业需求,另一方面刺激了就业岗位的供给。

    政府部门当然可以依据《劳动法》及有关法规干涉零工资就业,禁止此类现象出现,但这并不会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相反由于政府的干预还会加剧社会就业的竞争。这全是价格受到人为扭曲后,被竞争规律出来的现象。此理论在我国早已经屡屡得到验证,比如政府提供低价车票,便出现了黄牛党;政府提供低价医疗,便有人收授红包;政府打压学费,便出现乱收费现象。作为有感情,有良心的人,我们说这些现象绝不是好事,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