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周笔畅老总谈歌曲走红的基因

(2007-02-14 12:12:59)
    前几天,应约和乐林文化的CEO余秉翰先生会面,颇有收获。很荣幸的是,他是我博客的长期读者,也比较认同我的歌手定位和歌曲走红的分析观点。我们谈了很多,给大家分享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内容恕我不能透露。
 
    余秉翰,香港人,曾经是我的偶像刘德华的经纪人。近几年在内地发展,早期在天中文文化,成功操作了张含韵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以及《想唱就唱》两首无线走红的歌曲。现成立乐林文化,旗下艺人有周笔畅、王筝、小柯等。
 
     我们两个有互补经历的人相见恨晚,碰撞出不少共鸣的火花。
    一个是在香港有多年成功运营经验,正在内地发展,要打通内地唱片市场,并进一步做强无线音乐市场的唱片业前辈;一个在内地小城镇走出来的音乐人,对数字音乐领域小有熟悉,并对无线音乐“农民歌”有一些研究,又要回过头来研究唱片业的年轻人。
    我们一致认为,歌曲的走红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中彩票或是不可预料的事情。以往唱片行业缺乏营销意识,再加上音乐数据分析的取获成本太高,使唱片业无法进行细致的分析。
    我们一致都想要做有品位的音乐,而不是做只在三线城市和农村火的“农民歌”。要做可以从城市红到农村的歌曲,比如《笔记》、《江南》、《童话》、《Super Star》,而不仅限于在城市走红的“高端”歌曲。是做知名歌手演唱的知名歌曲,最终是做歌手,做品牌,而不是只做歌曲,只做产品。
    我的生长背景,可能对内地农村和城市音乐市场两方面研究都更有优势。也自信发现了一些内地歌曲走红的规律,比如具备哪些因素的歌曲可以从城市火到农村。当然我还在不断提升这个分析体系的精确性。余先生听了我的阐述也很认同,并给予我了更多一些启发。
    余秉翰先生见证了香港内地音乐近15年的发展,他认为现在不可能再出现刘德华90年代那样一大堆强势的天王歌星了。因为现在的资讯很发达,现在宣传渠道很多,比如出现了网络,分流了一大部分的宣传效果。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另外港台面积小,人口少,宣传媒体也很单一,一个电视渠道可以宣传透了;而内地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差别和媒体的参差不齐,所以能推出来一个周杰伦这样天王级别的歌手,已经是奇迹了。以前在大城市里,很少有国外音乐入侵,比如90年代韩国歌曲在本国才刚起步。而现在大城市的可选择的太多了,有港台,有日韩,有欧美,尤其是韩流。另外还有音乐以外的电影和游戏等娱乐项目的抢夺。所以现在城市很少有那么多强势歌手和歌曲了。
    90年代以刘德华为主的四大天王和台湾周华健为主的新生力量,让流行乐坛百花齐放。他们的歌曲有很多都适合农村市场,因此有不少歌曲可以从城市火到农村。
    影响音乐在农村市场流行的因素是盗版磁带和光盘。盗版盘容量一般装十几首歌,所以在90年代这稀缺的盗版光盘位置都给了刘德华这样的港台歌曲。而根本就没有给其他“农民歌”的位置。导致在以前十几年间,每年只有少数几个名额的农民歌能火起来。
    而21世纪后,四大天王的淡出,新一代港台艺人起来,港台受了国外尤其是韩流影响,乐坛的风格变成了R&B等多种风格为主。但内地农村和大龄青年的欣赏口味却仍停留在90年代的曲风,而这个时候市场却没有四大天王这样90年代风格的歌曲了,成了真空。加上网络传播的盛行,这个时候大量的网络歌手和农民歌趁机占领了他们的耳朵,也占领了盗版光盘的稀缺位置,所以网络歌手和农民歌一下子就遍地开花了。
 
网络歌手难逃一人一首成名曲的诅咒。
    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看到农民歌这一市场价值,纷纷开始来做农民歌这个市场,所以07年农民歌市场会百花齐放,竞争加剧。但是他们致命的失误是:没有品牌意识。广东一些公司和盗版商歌曲虽然更贴近农村市场,但是他们不懂歌手包装,多年来经营音乐的思路就是投机,什么火就一窝蜂来做什么,而很少有做长期战略做偶像或实力派歌手的。这种经营思路限制了他们。没有品牌,没有长远的追求,网络歌手难以逃脱一人一首成名曲的诅咒。网络歌曲是做产品,而做歌手才是做品牌,品牌才有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像周笔畅这样的偶像,再加上一首有水准的大众歌曲,这样的强强联合,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做品牌这在市场营销课上是最初级的一课,在唱片行业却这么难!
    而有刘德华的成功经验,是余先生的优势,越来越多他这样的港台音乐操盘手来内地发展,为内地唱片业带来了先进的歌手包装和唱片运营经验。因此我看到了内地市场是向日韩方向在发展,而不是像人们惊叹的音乐水准倒退10年。音乐决不是没有品位的。所以余秉翰先生从来都没有为周笔畅来进行低级的炒作。比如绯闻、走光等。他的其他艺人也一直打造着健康的形象。“我会去宣传,但决不会去炒作”这是我的价值观,一个底线,余先生说。
    是啊,各种炒作手法余先生应该比谁都更了解!但是做品牌,做高端,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就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浮躁的内地市场很难有长远计划,这也是很难打造出天王巨星的原因。
    还有就是艺术行业的价值观——获得别人尊重,而不光是钱和商业的考量。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一场晚会,在选择歌手来登台时候,会首选唱片歌手,而不是网络歌手。虽然赚了钱比唱片歌手多,但是很难受到别人尊重,最终歌手看中的还是一个主流社会对自己的认同。所以要做一些对音乐文化的提升有促进的事情。
 
彩铃下载数据让音乐分析数据的成本变的更低。
    我们认为音乐是细分的。不光是城市与农村的细分,也有地域的细分。比如《两只蝴蝶》在北方火,在南方就不那么火;电视剧《刘老根》也一样,在北方收视率要远远大于南方。
因此,无线音乐的下载数据可以给唱片公司分析取样很大的帮助。这样需要从运营商那边拿出全国各地的下载数据。就可以分析一首歌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以及走红的时间过程的下载抛物线。
    SP更应该做的是为唱片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提供数据分析来帮助唱片公司判断歌曲的走向。而不是向运营商要排行榜位置的资源,和为了利益而对唱片公司欺瞒下载数字。在未来由中央音乐平台来统一运营无线音乐的话,希望有这方面的服务。
    音乐的走红因素有文化因素,有歌曲本身因素,我把他们分解成了几十个元素,这就是音乐走红的基因,就好比潘多拉的分析用户行为一样,我也从编曲、音色、演唱声音、歌手风格等因素来组成一个评判体系。以后会更多用到百度搜索数据和潘多拉个人推荐系统。我分析了94年到07年间流行歌曲的数据,发现每年只有10到20首最火的歌曲的名额是最火的,而他们都具备一些大共同点,同时具备几十个更细的共同的基因,并且曲风的演进和变化也是有像抛物线一样的规律可遁的。
    打造能从城市火到农村的“通杀”歌曲有很多好处。一首“农民歌”的寿命在3年以上 ,而在港台,流行歌曲也一般只有 6个月。因为适合农村用户听的歌曲类型很少,很多大唱片公司都不去做这些歌曲,所以竞争很低。2、农村听歌的干扰很少。一般城市人一年要听几百首歌曲,而三线城市用户常听的也就十几首,没有其他众多歌曲的宣传干扰。本来可选择的歌曲就很少,再加上农村用户比城市用户保守,喜欢求同,所以更是倾向下载身边朋友都熟悉的彩铃歌曲;而城市彩铃用户消费却很多样化,追求个性,加上可选择的歌曲很多,也分散了主流歌曲彩铃的下载量。
     怎样打造从城市通杀到农村的歌曲?比如刘德华共出了50多张专辑,共500多首歌。其中在港台和内地大城市中走红的有不到一百首。但是能通杀到农村市场的只有《忘情水》、《中国人》等十几首。分析这十几首歌曲的歌词、曲风、编曲等,都有一些共同的基因。而其他歌曲是不具备这些共同基因的。所以集中打造这十几首风格相近的歌曲,就会增加了命中率。
   又比如,内地市场虽然都是大俗歌的天下,但是却有潘玮珀《不得不爱》这样的高端的R&B风格歌曲火爆。这也都在这个规律之内。等等。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希望大家给我指点和交流,一起努力把这个音乐走红体系的分析更系统化。我愿意实践、试验、甚至犯错。
    同时我也相信,07年周笔畅应该会有更大奇迹出现。会有超越《笔记》在无线市场的收益的歌曲,会比《笔记》更“高端”,歌迷年龄层更广的歌曲问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