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政策变动,通常被认为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如果正视营销能力的先天不足,这个行业应该可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现有渠道已被垄断的情况下,数字音乐公司只有靠踏踏实实做好内容质量来提高话语权,否则像现在这样“要渠道无渠道,要内容无内容”,没有出路。
精细化营销是数字音乐转型战略的出路
总结一下互联网发展的一般规律:融资、收购、消化不良、裁员收缩、洗牌、利润回归。数字音乐现在是裁员收缩阶段,下一步马上要经历下两个阶段。SP公司要接受这个事实:数字音乐行业越来越向传统行业靠拢,告别“概念”阶段,开始进入“营销”阶段。门槛的降低,竞争的激烈,使以后来钱慢、利润低。所以需要公司领导们转变心态、告别概念,把重心放在抓营销、做业务上来。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司领导的心态还是要继续开发新的数字音乐赢利模式,期望一劳永逸。这种心态导致很多数字音乐公司还要失败一段时间。
其实目前彩铃形式很单一,以后可以按地区、年龄等细分,来开发不同种类的彩铃。就好像家电销售一样,不同的代理商分销同一电视的不同款式或颜色,来避免冲突。彩铃也可以做很多版本来适合不同人群,例如一首好歌让前10名超女一人唱一个版本,分别授权给10家SP。这样就不用同一首彩铃在同一平台有几家SP恶性竞争了。
数字音乐仅仅靠彩铃赢利太过单一,其实音乐除彩铃外还有很多赢利方式可以开发:
现在国内唱片公司还处于初级阶段,唱片的价值也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在精细化营销方面,可以像宋柯说的,开发一些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像一些时尚杂志那样加载更多的试用和宣传产品。一些化妆品可以加载在唱片中,根据厂商要求的数量和地区生产和投放唱片等。
音乐网站方面,也有很多新模式可以借鉴。把音乐与视频、SNS、交友、威客、P2P、搜索等新模式的结合,都可以有新的数字音乐模式产生。例如现在比较令人关注模式是像潘多拉、LAST.FM等音乐推荐分享模式,网站还避免了支付版权的费用。
网络音乐方面,数字音乐公司之前利用网络平台圈地,从中筛选出来畅销歌曲的中彩票模式宣告失败。网络音乐的出路不是以量取胜,而是卖座大片模式。以后需要像超女一样,有一个专业的运营队伍来商业化运作。运用
SNS关系营销扩大影响;并结合造星机制,把用户对歌曲(产品)的痴迷转换成对歌手(品牌)的痴迷;增加自身专业性,而不是永远草根下去。
在线音乐方面,需要细分用户人群,大部分人因为有免费音乐所以不是你的用户,你要区隔出你的核心用户并针对他们进行一系列营销。在线音乐的买单者是除了不愿费时间寻找免费歌曲的白领人群以外,还有就是那些非理性消费人群,一般以年轻女孩为多。可以断定,在线购买李宇春《冬天快乐》的基本都是李宇春的核心FANS,这群年轻的小女孩,也是去年超女比赛时上街疯狂拉票的那个人群。
总之,数字音乐进入娱乐营销时代,领导心态的转变和精细化营销是成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