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大潮从国外传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有点变了味道。
悖论1、WEB2.0——草根还是精英?
传统WEB1.0时代是由极少数精英生产内容给大众看;而WEB2.0的本质是由精英主导的语权正在流失,新技术令内容制作的门槛降低并且传播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使观众开始参与内容的生产。个人做音乐,个人做DJ,个人做电子杂志、甚至个人做电视台。都说Web
2.0颠覆传统了精英,其实不然,人类天性并非积极的互动参与者。现在从各大WEB2.o网站看来,“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凑热”的情况并无改变,只是这个少数人比以前WEB1.0
时代多了而已。WEB2.0还有一个1%规律,即100个在线的群体中,有一个人创建内容,10个人参加互动,剩下的89个人只是在旁观。
WEB2.0的草根平台路线很多都失败,例如网络原创音乐平台失败的原因就是全依赖草根模式,但事实证明,歌曲的走红必须是一个商业化的流程,有包装、有定位、有推广,音乐的传播必须是有序的过程。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制作机构生产的内容,这种现象在YouTube上已经开始出现。WEB2.0平台也需要大导演、大制作的视频版《黄金甲》,而不是《黄金甲》的视频版,传统内容的二次利用。
悖论2、WEB2.0是长尾还是80/20原则?
80/20原则是说,这个社会20%的精英产生了80%的权威内容和信息,大多数用户产生的草根内容只会占主流社会的20%的比重。而长尾理论则是告诉大家,剩下的80%依旧有商业价值。在长尾情况下,渠道成本降低,并且消费者获取信息更容易,加上长尾区域由于数量庞大,其盈利总和足以形成一个新兴的巨大市场。
但是长尾只有在特定的条件才能实现。以数字音乐市场为例,国外数字音乐出现长尾现象,是因为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互联网用户的年龄段也很广泛,并且都是eBay、iTunes、亚马逊等这样大型的网站。而中国互联网也不像美国那样普及,网民集中在狭小的一个年轻群体,中年人不会上网,并且中国都是中小网站,因此内地数字音乐行业形不成那个长长的尾巴。因此现在国内还只能按80/20法则来行事,80/20法则目前阶段还通用于数字音乐、视频分享、博客等WEB2.0领域。
悖论3、是平台还媒体?
一般的WEB2.0网站都是提供平台,不去干预内容,任凭这些内容无序的发展,追求的是做大流量,聚集更多的内容。这个逻辑就是买越来越多的彩票,中奖几率就会大一些。
但很多WEB2.0网站其实都是编辑们自己在首页推荐内容,大部分的流量也都是这些首页推荐的内容带来的。大家都是来看一些传统电视等媒体渠道看不到的内容,比如美女、搞笑、软色情等,很少有分享和互动行为。其实博客就是媒体。WEB2.0内容其实是主流媒体的一个补充。
WEB2.0在中国尤其发达,就是因为传统媒体的极其不发达导致。博客在国外也没有国内这么火,是因为国外主流媒体已经很发达,国外的专业记者和专家是很少写博客的,因为有杂志和报纸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而博客在中国担任了好莱坞的机制。
悖论4、是颠覆还是合作?
多数WEB2.0网站之所以走草跟路线,是因为大部分IT公司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例如不懂音乐、不懂出版业,不懂影视。过分强调草根,并都宣称要颠覆传统媒体,其实新技术的作用是促进,而不是替代;技术永远是辅助手段,只能改变内容的形式和渠道,并不能改变商业模式,技术改变不了传统体制的缺陷、商业化运营营销、以及缺乏放四海而皆准的管理。
与传统媒体结合,而不是颠覆他们。WEB2.0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向传统行业输送人才,成为专业人才的孵化器。孵化出更多像胡戈一样的“搞而优则导”、香香“网而优则唱”、赵赶驴“帖而优则书”(赵赶驴的《电梯奇遇记》先在网上连载发表火了以后,出版社就找上门来)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