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是座漂亮的旅游城市,是真的很美。此次而行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去上屏山大峡谷,听朋友说那里才是真正的漂亮,不过恩施大峡谷也是很不错的。有很多人问过我,你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哪里才是最漂亮的呢?其实这个问题真是有点难啊,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每座城都有它不同的亮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还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欣赏观点,所以我无从回答啊。但是我会建议大家每到一个地方,哪里的可以推荐,哪里的不建议去浪费时间,就如这里,还是很值得一游的。虽然我们没有走全整个大峡谷,但仍旧没有遗憾,至少看过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就很快乐。所以说旅行是可以治愈一切的良药,可以让你忘掉烦恼与忧愁,尽情的释放自己,这就是其中的奥妙,嘿嘿。
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恩施市区49千米,距利川市区39千米,峡谷全长108千米,面积达300平方千米。
2010年10月1日,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对外开放。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景区全线及云龙地缝部分景区。七星寨开放面积7.2千米,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
2015年7月,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AAAAA级景区。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历史沿革
2007年10月,恩施当地人建造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全长488米,118个台阶。
2010年10月1日,恩施大峡谷对外开放。
2012年4月23日,恩施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正式揭牌。
2014年,恩施大峡谷建设山水实景音乐剧场,总投资2.06亿元,占地面积240多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较大的峡谷实景剧场,山水实景音乐剧《龙船调》。
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利川市区39千米,距恩施市区49千米,高速、国道、铁路(动车)、航空、水运通达市区,交通便捷。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
地势地貌:恩施大峡谷西北及南部两翼高,近似山原地貌,平均海拔800余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坐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比较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恩施大峡谷区域上主要地层为震旦纪(Z)—三叠纪(T)地层,反映出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气候环境: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峡谷境光、热、水的再分配,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气候和丰富多彩的气候资源,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主要特征是温度随地势的增高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大,气候与地势具有立体相关性。全市年平均气温16左右,无霜期282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一1500毫米,其中66%以上集中于五至八月,日降雨量极值达227.5毫米,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常出现伏旱。峡谷内低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多风小,无霜期长;高山夏季温和,冬季较冷,春迟秋早,潮湿多雨;高山无霜期短,冷凉湿润,特别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带,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多雾寒冷。高低冷暖悬殊,差异明显,每年春季。
水文特征:恩施大峡谷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境内山河交错,高低悬殊。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恩施大峡谷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莼菜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第三纪孑遗古老植物,紫油厚朴是中国珍贵中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在2000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GAP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动物资源:恩施大峡谷动物种类较多,脊椎动物32目、89科、350余种;哺乳动物有8目、20科、60种左右;爬行动物7科、25种以上;两栖动物5科20种;无脊椎动物130多种。
矿产资源:恩施大峡谷矿产资源达126种,拥有世界较大的硒矿床。
主要景点
综述:恩施大峡谷景区有七星寨景区、云龙地缝景区两大核心景区以及实景剧演出《龙船调》。恩施大峡谷的一炷香、迎客松、大地山川、母子情深等景点皆在七星寨景区。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等。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也是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景点
客运索道:恩施大峡谷客运索道是湖北省恩施州第一条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索道,位于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大桥东侧至小楼门,有上下两个站房。上站房位于小楼门“龙门石浪”西北侧的山坡上,地形标高1641米;下站房位于云龙河大桥东侧台地,地形标高841米,站址地形平坦开阔。索道线路沿云龙河峡谷西侧山坡上行,通过倒灌水上方经小楼门“踏浪亭”南侧垭口到达上站。索道线路全长2284米,线路高差792米。采用全封闭式8人轿厢,轿厢总数量61个,最高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约6.27分钟,减少768级天梯,节约游览路程2千米。设计运输量为2000人/小时。恩施大峡谷客运索道是全法国进口的索道,是云龙地缝景区通往七星寨景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安全舒适,乘坐索道。
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始建于2007年10月,全长488米,118个台阶。位于海拔1700余米、净高差30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凝聚着当代开发创业者的勇气与智慧。沿栈道游览,一路可以欣赏武陵风光。该栈道共有七道弯八道拐,寓意是:路七弯八拐,心始终如一。歌曰:北斗七星有七斗(du),绝壁栈道有七抖(du);经过一番惊吓后,人生道路手拉手。
鞠躬松:这里是恩施大峡谷的五大奇观之一的一个代表。在喀斯特地貌里,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大峡谷这棵松却代表好客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向远方的游客深深地鞠个躬,既表示欢迎,又代表恭送。
“一炷香”: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它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遇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难香”。从地质学上讲,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地侵蚀,不断地冲刷,形成如今陡峭的石柱,由于保存极度困难,所以地球上类似细长的石柱并不多见。
恩施大峡谷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场:建成在独具喀斯特地貌的大峡谷边,占地面积240多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较大的峡谷实景剧场,演职人员多达500多位。建设了可容纳2580多名观众同时观看的观众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该剧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开河系统—河道全长120多米,河道裂开后宽度达近10米,河道深度达到10多米,开裂后,可形成巨大的流水瀑布。该剧场还把具有土家族独特建筑风格的吊脚楼旧址完全还原到剧场村寨,并建设了一栋具有容美土司时期建筑风格的土司主楼。
恩施大峡谷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场建立了明清时期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的风雨廊桥式土司楼,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447.5平方米,跨度达近120多米,是世界上以风雨廊桥形式建立的最大土家吊脚楼建筑。内设有多个贵宾观看区。该楼建筑上采用了景观化的设计手法,将古代的亭、廊、牌坊等相互结合,与土司主楼、吊脚楼群等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两岸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一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一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深谷地缝。
云龙地缝位于“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其体态呈“U”形,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对外开放1.6千米。打造一个以原生态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科普探险拓展为辅,集主题山水观光、深度地质体验、拓展探险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游览区。其总体规划布局为“一核一带一区”,联结峡谷自然山水绿色空间。“一核”:地缝主题观光互动体验核心;“一带”:峡谷激情漂流带;“一区”:地缝探秘科普体验区。
云龙地缝具有奇异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囊括了诸多旅游资源单体;其外绝壁、巨壑环抱,山峦叠嶂,地形多变;其内流水淙淙,飞瀑跌落,奇石林立;雄奇险峻,厚重幽远。主要景点有:云龙绝壁、风雨桥、时空桥、云龙悬瀑及跌水。
五大奇观: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有五大奇观。
一是清江升白云
恩施大峡谷的沐抚峡谷里从清江上升起的云海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延绵百里。
二是绝壁环峰丛
湖北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绝壁环峰丛,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绝壁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
三是天桥连洞群
洞穴群落是大峡谷中又一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沿线有大小洞穴200余个。如板桥的热云洞,有石壁相隔形成两个洞口,一洞通热风,一洞出冷风,冷热交融烟雾缭绕;洞内的大厅可容纳数万人;有天桥匹配。
四是地缝接飞瀑
恩施大峡谷内的云龙河地缝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地缝怪石遍布,古木苍翠,碧流潺潺,地缝两岸数条飞瀑流泉。
五是暗河配竖井
奉节龙桥河至恩施大峡谷的地下暗河全长50千米,为世界之最。仅暗河之上的竖井就有108个,形似新疆坎儿井。
所获荣誉
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1] [4]
2015年12月,恩施大峡谷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漂亮的‘恩施大峡谷’
恩施是座漂亮的旅游城市,是真的很美。此次而行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去上屏山大峡谷,听朋友说那里才是真正的漂亮,不过恩施大峡谷也是很不错的。有很多人问过我,你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哪里才是最漂亮的呢?其实这个问题真是有点难啊,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每座城都有它不同的亮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还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欣赏观点,所以我无从回答啊。但是我会建议大家每到一个地方,哪里的可以推荐,哪里的不建议去浪费时间,就如这里,还是很值得一游的。虽然我们没有走全整个大峡谷,但仍旧没有遗憾,至少看过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就很快乐。所以说旅行是可以治愈一切的良药,可以让你忘掉烦恼与忧愁,尽情的释放自己,这就是其中的奥妙,嘿嘿。
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恩施市区49千米,距利川市区39千米,峡谷全长108千米,面积达300平方千米。
2010年10月1日,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对外开放。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景区全线及云龙地缝部分景区。七星寨开放面积7.2千米,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
2015年7月,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AAAAA级景区。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历史沿革
2007年10月,恩施当地人建造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全长488米,118个台阶。
2010年10月1日,恩施大峡谷对外开放。
2012年4月23日,恩施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正式揭牌。
2014年,恩施大峡谷建设山水实景音乐剧场,总投资2.06亿元,占地面积240多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较大的峡谷实景剧场,山水实景音乐剧《龙船调》。
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利川市区39千米,距恩施市区49千米,高速、国道、铁路(动车)、航空、水运通达市区,交通便捷。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
地势地貌:恩施大峡谷西北及南部两翼高,近似山原地貌,平均海拔800余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坐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比较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恩施大峡谷区域上主要地层为震旦纪(Z)—三叠纪(T)地层,反映出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气候环境: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峡谷境光、热、水的再分配,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气候和丰富多彩的气候资源,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主要特征是温度随地势的增高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大,气候与地势具有立体相关性。全市年平均气温16左右,无霜期282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一1500毫米,其中66%以上集中于五至八月,日降雨量极值达227.5毫米,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常出现伏旱。峡谷内低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多风小,无霜期长;高山夏季温和,冬季较冷,春迟秋早,潮湿多雨;高山无霜期短,冷凉湿润,特别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带,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多雾寒冷。高低冷暖悬殊,差异明显,每年春季。
水文特征:恩施大峡谷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境内山河交错,高低悬殊。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恩施大峡谷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莼菜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第三纪孑遗古老植物,紫油厚朴是中国珍贵中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在2000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GAP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动物资源:恩施大峡谷动物种类较多,脊椎动物32目、89科、350余种;哺乳动物有8目、20科、60种左右;爬行动物7科、25种以上;两栖动物5科20种;无脊椎动物130多种。
矿产资源:恩施大峡谷矿产资源达126种,拥有世界较大的硒矿床。
主要景点
综述:恩施大峡谷景区有七星寨景区、云龙地缝景区两大核心景区以及实景剧演出《龙船调》。恩施大峡谷的一炷香、迎客松、大地山川、母子情深等景点皆在七星寨景区。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等。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也是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景点
客运索道:恩施大峡谷客运索道是湖北省恩施州第一条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索道,位于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大桥东侧至小楼门,有上下两个站房。上站房位于小楼门“龙门石浪”西北侧的山坡上,地形标高1641米;下站房位于云龙河大桥东侧台地,地形标高841米,站址地形平坦开阔。索道线路沿云龙河峡谷西侧山坡上行,通过倒灌水上方经小楼门“踏浪亭”南侧垭口到达上站。索道线路全长2284米,线路高差792米。采用全封闭式8人轿厢,轿厢总数量61个,最高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约6.27分钟,减少768级天梯,节约游览路程2千米。设计运输量为2000人/小时。恩施大峡谷客运索道是全法国进口的索道,是云龙地缝景区通往七星寨景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安全舒适,乘坐索道。
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始建于2007年10月,全长488米,118个台阶。位于海拔1700余米、净高差30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凝聚着当代开发创业者的勇气与智慧。沿栈道游览,一路可以欣赏武陵风光。该栈道共有七道弯八道拐,寓意是:路七弯八拐,心始终如一。歌曰:北斗七星有七斗(du),绝壁栈道有七抖(du);经过一番惊吓后,人生道路手拉手。
鞠躬松:这里是恩施大峡谷的五大奇观之一的一个代表。在喀斯特地貌里,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大峡谷这棵松却代表好客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向远方的游客深深地鞠个躬,既表示欢迎,又代表恭送。
“一炷香”: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它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遇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难香”。从地质学上讲,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地侵蚀,不断地冲刷,形成如今陡峭的石柱,由于保存极度困难,所以地球上类似细长的石柱并不多见。
恩施大峡谷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场:建成在独具喀斯特地貌的大峡谷边,占地面积240多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较大的峡谷实景剧场,演职人员多达500多位。建设了可容纳2580多名观众同时观看的观众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该剧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开河系统—河道全长120多米,河道裂开后宽度达近10米,河道深度达到10多米,开裂后,可形成巨大的流水瀑布。该剧场还把具有土家族独特建筑风格的吊脚楼旧址完全还原到剧场村寨,并建设了一栋具有容美土司时期建筑风格的土司主楼。
恩施大峡谷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场建立了明清时期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的风雨廊桥式土司楼,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447.5平方米,跨度达近120多米,是世界上以风雨廊桥形式建立的最大土家吊脚楼建筑。内设有多个贵宾观看区。该楼建筑上采用了景观化的设计手法,将古代的亭、廊、牌坊等相互结合,与土司主楼、吊脚楼群等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两岸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一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一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深谷地缝。
云龙地缝位于“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其体态呈“U”形,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对外开放1.6千米。打造一个以原生态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科普探险拓展为辅,集主题山水观光、深度地质体验、拓展探险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游览区。其总体规划布局为“一核一带一区”,联结峡谷自然山水绿色空间。“一核”:地缝主题观光互动体验核心;“一带”:峡谷激情漂流带;“一区”:地缝探秘科普体验区。
云龙地缝具有奇异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囊括了诸多旅游资源单体;其外绝壁、巨壑环抱,山峦叠嶂,地形多变;其内流水淙淙,飞瀑跌落,奇石林立;雄奇险峻,厚重幽远。主要景点有:云龙绝壁、风雨桥、时空桥、云龙悬瀑及跌水。
五大奇观: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有五大奇观。
一是清江升白云
恩施大峡谷的沐抚峡谷里从清江上升起的云海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延绵百里。
二是绝壁环峰丛
湖北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绝壁环峰丛,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绝壁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
三是天桥连洞群
洞穴群落是大峡谷中又一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沿线有大小洞穴200余个。如板桥的热云洞,有石壁相隔形成两个洞口,一洞通热风,一洞出冷风,冷热交融烟雾缭绕;洞内的大厅可容纳数万人;有天桥匹配。
四是地缝接飞瀑
恩施大峡谷内的云龙河地缝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地缝怪石遍布,古木苍翠,碧流潺潺,地缝两岸数条飞瀑流泉。
五是暗河配竖井
奉节龙桥河至恩施大峡谷的地下暗河全长50千米,为世界之最。仅暗河之上的竖井就有108个,形似新疆坎儿井。
所获荣誉
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1] [4]
2015年12月,恩施大峡谷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202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