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国的《李师师》

(2025-05-29 20:57:18)
分类: 影视明星介绍
最近我看了不少之七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拍的是真不错,演员也真是很带样儿,不像现在全是整容脸,看着这些明星几乎都长的一个样子。之前只是听过李师师这个名字,但具体有关于她的故事也是很不了解的,等我看完之后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很了不起的,别看她是妓女出身,但却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最后也同样是宁死不屈,比起皇帝那个胆小鬼真是要强百倍,这种爱国之举真是值得歌颂和学习。所以说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人,如果换作是我们,真的不一定会有她那样的作为,只感叹她命运坎坷,红颜薄命吧。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剧集,所以极力推荐给大家,我想看完之后,你也一定会和我产生共鸣的。

爱国的《李师师》
爱国的《李师师》

剧情简介
北宋末年,京都名妓李师师,不仅是一名美丽、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识强烈,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初次出道,险遭高衙内父子毒手;初次接待客人,巧遇微服出游的皇帝;初次失贞,竟是潜入宋都刺探军情的金军将领。一曲《独鹤操》,曲尽其妙地谱写了一位宫藏粉黛三千,却情系青楼的皇帝,与沦落风尘却自视皎洁的歌妓的情爱悲剧。与李师师青梅竹马的张小郎,最后竟死于她曾爱恋的皇帝的刀斧下,在临刑之前,师师与小郎花烛成婚。宋国沦丧,李师师身陷金营,毅然以死殉国。全剧情系人心,高潮迭起。

爱国的《李师师》

左大玢介绍
左大玢,女,湖南长沙人,1943年9月24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中国湘剧女演员,一级演员,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五、六届常委,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左大玢出生于湘剧世家。1954年,左大玢考入湖南省湘剧团,开始了系统学习湘剧艺术,师从孔艳兰,主攻花旦。在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左大玢还向其母学习了拿手戏《赠剑》《写状》《乌龙院》等,积累了丰富的剧目知识和经验。1957年,左大玢毕业后被分配于湖南省湘剧团担任湘剧演员。1959年,左大玢主演湘剧《生死牌》,后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1986年,左大玢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观音菩萨一角,获得广泛好评
1988年,左大玢获中国戏剧第六届梅花奖,是湖南省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戏曲表演艺术家;1997年,获中国第八届文华表演奖。左大玢曾兼任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
2000年2月8日,参演的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在中国大陆首播。

爱国的《李师师》

早经经历
1943年9月,左大玢出生于河南荥阳。左大玢的父亲左宗濂,国时期曾任河南省荥阳县县长,1980年1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左大玢的母亲郑福秋是湘剧四大名旦之一,专工花旦,20世纪30年代即驰名三湘。左大玢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戏剧,特别是湘剧艺术的喜爱
1954年,左大玢考入湖南省湘剧团小演员训练班,开始了系统学习湘剧艺术。在训练班时,她跟随孔艳兰老师,以学习花旦为主;又得名琴师彭春泉、彭菊生和老艺人黄元和、罗元德等大家的指教,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左大玢还向其母学习了拿手戏《赠剑》《写状》《乌龙院》等,积累了丰富的剧目知识和经验。1957年,左大玢以优异的成绩从演员训练班毕业,被分配于湖南省湘剧团担任湘剧演员

演艺经历
初登艺坛
进入湖南省湘剧团后,已有较好基础的左大玢受到了湘剧旦行泰斗、湘剧艺术大师彭俐侬老师的关注,她又拜师于彭俐侬,艺术技艺大增,很快就成为了青年旦行中的佼佼者。由于彭俐侬老师是全国政协委员,外事活动多,很多主角戏由左大玢担任,在不断的实践中,左大玢的表演技艺提高很快
1956年,田汉带着湖南省湘剧训练班的一群小演员去北京汇报演出,左大玢也在其中。听说要到怀仁堂给敬爱的毛主席演出,左大玢兴奋得几夜都没有睡着。但到了演出那天,并没有左大玢表演的节目,她和其他小朋友便躲在帷幕后面,偷偷地观看坐在台下看戏的毛主席
年少成名
1959年,左大玢在湘剧界已小有名气。一天,她突然接到通知,要她们到湖南省交际处演《生死牌》,左大玢在戏中演主角王玉环。左大玢猜想一定有重要的领导人来了。果然,当她登台表演时,发现了台下竟有毛主席。左大玢惊得一下子差点忘了台词,赶紧镇定下来,才将戏演完。演出结束后,她被安排与毛主席共舞。同年,只有16岁的左大玢就主演湘剧《生死牌》中的黄秀兰一角,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并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
1960年,主演《断桥》白素贞一角,获湖南省青年会演之优秀青年演员奖,并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颁发的“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文革”受挫
1967年,左大玢正处于舞台艺术的巅峰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左大玢被当作“修正主义黑苗子”受到批判,并被下放到湖南永州市道县的一个偏远村庄劳动了两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左大玢一直保持练习基本功的习惯,没有失去对湘剧表演的热情
1974年,左大玢主演了现代戏《园丁之歌》,该戏塑造了一个热心传授文化知识、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青年教师俞英的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却触怒了“四人帮”。江青亲自出马,发动了全国性的“围剿”和批判
重登舞台
1976年,“文革”结束后,左大玢重回舞台,并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戏和现代戏的演出。经过二十多年的舞台实践,左大玢的湘剧表演风格逐渐成熟
1978年,左大玢主演湘剧现代戏《郭亮》中雷大嫂一角,获湖南省全省会演“演员一等奖”;1982年,左大玢主演湘剧传统改编戏《百花公主》之百花公主一角,在湖南省全省会演中获优秀表演奖,在进京与赴武汉、郑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巡演时获得一致好评;1986年,参加中国在香港举办的首届地方戏曲展演,因主演《拜月记》与《生死牌》两戏获轰动效应
1988年,左大玢凭新编古装戏《凤箫怨》中梅妃一角荣获中国剧协第六届梅花奖,成为了湖南省首位获得梅花奖的戏曲表演家。1997年,年过50的左大玢主演新编历史剧《子血》,获湖南省田汉表演奖。次年,《子血》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左大玢个人荣获第八届文华表演奖。2002年和2013年,左大玢分别赴台北、香港演出,弘扬传统湘剧艺术
与“观音”结缘
毛泽东晚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但他又十分想看家乡的传统湘剧。于是有关部门就组织湘剧演员重新排演了一批传统湘剧,然后拍成录像送往北京。1976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女导演杨洁来湖南录制古典传统戏《追鱼记》时,看到左大玢扮演的观世音形神兼备,就对左大玢许诺:“如果以后我有机会拍观世音的戏,一定请你去演
时隔6年,中央电视台决定将《西游记》搬上屏幕,导演杨洁热情地邀请左大玢去北京试妆。左大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赶到北京试妆时,著名化妆师王希钟一见她就惊讶万分地连声说:“像!像!像!你太像观世音菩萨了,根本就不用试妆了”1982年到1988年,《西游记》前后整整拍了6年,左大玢参演该剧时,还担任湖南省湘剧院一团团长。那时候,她要经常参加湘剧《百花公主》等剧目的演出,整天都忙忙碌碌的,遇到《西游记》中她拍的戏,剧组就提前一个月打电话给她。左大玢经常在剧院和剧组之间不停地奔波
发挥余热
1989年,主演的电视剧《李师师》在中国大陆首播。
2003年,左大玢退休后,依旧致力于培育湘剧后备人才。她担任由湖南湘剧院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湘剧班的老师,示范排练了《百花赠剑》《断桥》《拜月记》等传统名戏,并培养喻琳、陈晓红等一批青年湘剧演员。2018年,左大玢被评为湘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爱国的《李师师》

爱国的《李师师》

爱国的《李师师》

爱国的《李师师》


任职情况
左大玢曾历任湖南省湘剧团(院)演员、一团团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五、六届常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