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8)
作者:黑尔斯
引
子
场景
时间: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傍晚
地点:北京“学梓庭院”小区8号楼1314室
人物:
王文涛:37岁,硕士学历,北京籍唐山人,北京某公司销售部经理。
郝
秀:35岁,王文涛妻子,北京籍石家庄人,北京某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硕士学历。
王文峰:40岁,王文涛的叔伯哥哥,北京籍唐山人,某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学硕士。
王文涛、郝秀夫妇,一周后利用年假到国外旅游观光,这一对三十多岁的快乐丁克,将他们的两条宠物狗“贝贝”和“小黑”送往寄存处,他们对管理人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呵护好他们的“儿子”。他们相互给对方起了昵称为“贝贝妈”、“小黑爸”,养狗的朋友圈里似乎也忘记了他们的真实姓名,都直呼他们的昵称。
他们已经是宠物寄存处的老朋友了,两个人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或学习,没时间照顾宠物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往寄存处或“狗友”的家中寄养一段时间。有空闲陪护“儿子”时,再接他们回来。
寄托手续办完,二人驱车返回居住“学梓庭院”小区,大约是晚上七点钟。王文涛夫妇在电梯口遇到候梯的王文峰。王文涛与王文峰是叔伯兄弟,两个家庭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时常往来。
郝秀看了一眼王文峰紧皱的眉头,并未像往日那样热情洋溢地与王文峰打招呼,她礼貌地说:“文峰哥,您下班啦。”
未等王文峰回话,王文涛焦急并关切地问。“哥哥,怎么了?您这脸色,看上去不大好。”
王文峰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压低着声音,回答说:“啊,啊,没什么,没什么。”
电梯门打开了,三个人同时进入电梯,王文涛借着电梯里明亮的灯光,继续仔细地打量着王文峰的脸,说:“哥哥,您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看您现在愁眉苦脸的样子。”
“噢,没事,没事。”王文峰应付着说:“你们过几天就该走了吧”,他转移了话题。
“是的,刚刚把‘儿子’送到宠物寄存处,这几天太忙,没时间管他们。欧洲回来后再把他们接回家。”郝秀回答。
“你们真幸福。”王文峰低声说,努力地抬了一下低垂的头。电梯间空气似乎凝聚,三个日常说笑的人,竟然感觉到面面相觑的尴尬。
简短的沉默后,电梯到了十三层,王文涛、郝秀与王文峰话别,走出了电梯。郝秀立即低声说:“你没听出文峰哥不愿意说他气色不好的原因?你还追问两次,我看你需要参加个学习班提升情商了。”郝秀用手指戳了一下王文涛的脑门。
王文涛一把攥住郝秀的手,回答说:“你以为我没看出来?我担心他遇到什么难事,我只是想帮助他,我和他兄弟,是兄弟!你明白吗?头发长见识短,你!”说完,他低声哼起庞龙那首耳熟能详的《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郝秀沉默不语。他们一起走到1314号,标有铜牌“一生一世”——自己的家门前。
(后续文章更精彩)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3/19/6/12461467205g215.jpg我不是那意思(8)" />
【作者说明】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是一本作者全情投入、精心写作的作品,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精华总结,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归纳。
这本书得到作者好友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老师(心理学博士)的高度评价。李亦菲博士曾将书稿复印拿到研讨会上分发给参会校长阅读,得到校长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校长渴望早日获得该图书并奉送给学生家长阅读,以提升亲职教育水平和家庭成长。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的写作风格与市场上流行的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类通俗读物风格不同,这本书融入了小说、戏剧的元素,需要静心阅读并加以思考,作者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深入挖掘,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对话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书中还有读者的身影,作者确信您只要静心阅读一定能够从书中获取于许多有益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最后,告诉读者,作者曾将《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送到几家出版社,均被出版社的“专业人士”委婉地拒绝,这不是市面流行的内容,即:千字左右的故事、三五百字分析、二三百字指导。作者不想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于是放弃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