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考生临考前的心理调整与自我管理之二

(2008-03-05 10:48:59)
标签:

杂谈

 

高三考生临考前的心理调整与自我管理之二

 

/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马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有良好环境,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校学习,考生应与班级的学习氛围相融合,拥有“知学”、“好学”、“乐学”的良好心理状态。在家学习时,尽可能创造安静、整洁的学习场所,排除干扰。书桌整理干净,学习物品码放有序,尽量少放或不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学习时尽可能不要开着电视或播放音乐。学习之前,应把相关的学习用品准备好,找东西也会浪费许多时间。努力避免各种学习过程中断,提高时间利用率。

你在学习之前,可进行几分钟的放松训练,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为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大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在考生状态不佳时,宜采取先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经过一段时间,大脑状态好转后,再进行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尝试如下具体方法:

1)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计划进行相应科目的学习,尽量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注意力集中起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语,如“我现在要快乐地学习了”。

3)到了约定的时间,立即停止手头的学习,开始下一个计划任务,如锻炼、休息或其他课程,避免拖延。

4)按时或提前实现计划时,可自我暗示,如“我提前完成了任务,我值得自我表扬”“我是有能力完成计划的人”、“我是个信守诺言的人,我会有更好的发展”等等,借此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遇到学习挫折时,借助家长、教师、同学等的力量,调整自己的情绪,产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在遭遇学习下降时,北京大学的学生处理方法是:有21.6%的人会向父母倾诉,以获取支持与帮助;有25.3%的人会向老师、同学诉说问题;也有47.4%的人深藏心底,拼命努力证明自己。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排解方法,做最好的自己。

三、面对紧张情绪,学会自我调整

考生的不良情绪大多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担心考试和升学结果。一方面有群体效应,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另一方面,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人生价值和个人发展。考生的不良情绪表现:情绪过于紧张,考前产生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头脑出现空白、情绪低落,精神过于松弛沮丧等。只有减轻心理负担,才能减轻压力,也才能健康愉快地学习。

考前调整情绪重要是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认知,即使北大学生也有55.2%在高中阶段遇到过学习挫折。对自己的努力、成绩等要有一个肯定的自我评价,能够认识到自己已经尽了努力,与自身做对照并取得了进步,做最好的自己即可。

事实上,仍然有一部分考生会出现考试焦虑,文中附录为“中学生考试焦虑自测问卷”,根据自评结果,可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解释如下:

对有中度和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

1.学会调整期望值。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高的期望会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如果目标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他会因没有把握而忧心忡忡,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必然会使学生在考试期间过分担心,反而分散了注意力。

2.培养一定的应试技能。研究发现,学生的应试技能与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相关联系。应试技能较差的考生其考试焦虑水平偏高,应试技能较好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水平则偏低。所以,学校、考生和家长要加强考前辅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做好考试准备。

3.学会自我调节。对有考试焦虑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考试焦虑,学会辨认一些线索。如:一旦出现心跳过速、手足冰凉、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便要进行自我谈话。比如对自己说“这次考不好,下次还有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正常发挥就没有问题”等等,这对调节考试的不良心态很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学会一些放松的方法,也可帮助保持平静,预防考试焦虑的发生。

4.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介绍深度腹式深呼吸法,要点是:视线集中在眼前的某一点,意识也集中于那里,不眨眼睛,用力注视。

步骤一、双脚与肩膀同宽站立,用力收缩肛门,两脚拇指用力,把颈、肩、臂各部放松。

步骤二、用力把气呼出,深深吸气,手掌展开,双臂自左右两边举起,与肩膀同高。

步骤三、握紧拳头,双肘弯曲,停止呼吸。之后,呼气手臂伸直,缓缓恢复原来的姿势。

说明:停止呼吸的时间最初自6秒钟开始,习惯后可延长到15秒钟为度。重复做3次。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调节自己的考试焦虑的话,则有必要寻求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