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成畸形

标签:
教育 |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
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和统一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强制性就是适龄儿童必须上学;公益性就是实现免费教育;统一性就是就是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对于中国现阶段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三令五申:不得乱收费,不得择校,但现实中执行得如何呢?
小升初考试明里取消了,但各种“外校”“私校”就从来没停止过“招生考试”,每年五六月间,各县区乡镇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挤爆了市区的“外校”“私校”。就读这样的学校,“正取生”学费近2万,“调剂生”则要缴纳3万4万5万的学费不等。而“正取生”仅占20%,“调剂生”倒占80%,其目的很明确:多收钱。
“外校”“私校”的提前招生,还给农村学校带来了致命打击。一曰“掐尖”,尖子生具有领头羊效应,尖子生到什么学校,其他学生就会跟风;二曰“抽薪”,城里学校收钱多,教师福利待遇好,吸引农村学校教师逆流进城。
除了择校,也择班,连小学一年级就分快慢班,什么奥赛班、实验班、华罗庚班、蔡元培班,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目的只有一个:收钱。如果不容许收钱,恐怕再没有哪个学校分这样的班。
我没有强迫你择校,也没有强迫你择班啊,这都是学生、家长“自愿”的——有骗子就因为有傻子,外国人骂中国人“中国猪”并没有冤枉我的中华同胞。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必要送孩子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吗?德先生以为,县区初中甚至乡镇初中能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看家长们排队争相送钱的火爆程度,也该“骗子”们开心。
中国人普遍好高,包括小学生本人,就读学校所在的城市越大就越觉得自己有面子,即便是花钱买来的;还有一种怪现象,越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到什么地方读书的问题上,那个文化层次低的父亲或母亲更主张孩子进城读书,尤以母亲居多。要是中国家长不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倒是中国孩子之大幸!
无知的家长以为,孩子进了“好”学校就进了保险箱,刚进初中似乎已看到了重点大学在招手。殊不知,有为数不少的“乡下”孩子(包括县城的)进城后反而读废了。如今社会比不得从前,诱惑太多,孩子太小远离家长的管束与监督学坏很容易,但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地把孩子往城里送。
这不是家长的错,招生骗子正是利用了中国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又不懂教育这一特点。傻子可悲,但可恨的还是骗子,特别是高级骗子。这些“外校”“私校”“贵族学校”之所以有吸引力主要是利用了公共资源,有的挂靠重点公立学校,利用了公立学校的无形资产;有的名义上是私校,实际上公私不分,校产、师资与原公立学校说不清道不明;有的说是股份制,敢公开股东名单吗?官员敢拍着胸脯说与这样的学校毫无利益瓜葛吗?公然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学校,为什么不封杀呢?不错,外国也有私立学校,但人家那是真正的私立。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就提出了,2000年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普九验收,经过这么多年,免除农村学生义务教育的学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广大农村孩子并未从中受益,择校风择班风反而使家长花钱更多了,一个初中生的学费抵得上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留守乡镇的学生虽然不花钱,但乡镇学校越办越差,学生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服务,人坐在教室里也是心猿意马,即使初一没择校,到了初二初三也会陆续转学。
要是大家都统一行动不择校该多好啊,都不交钱和都交钱其实是一回事,学校一样照办,该成才的学生一样成才。目前这种畸形的义务教育现状,国家拿出大笔钱为学生免费,但家长却拿出更多的钱肥了少数人。
义务教育失去了公益性和平等性,义务教育的魂都丢了,这还是义务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