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访何须访万家?

(2012-03-09 08:5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如果你在网上输入这几个字将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方案、总结、征文、图片等。没有一所中小学不在进行这样的活动,没有一个教师不在定计划、写材料、填表格、拍照片。

备课组让我写一篇“心得体会”,我说,这种唱赞歌说假话的文章我写不好,要写我就写一篇“大批判稿”。

从活动的一开始就想写篇文章,只是担心被搞“连坐”,连累本埠学校什么的,使之“荣誉”受损。在一个垄断资源、垄断权力、垄断话语甚至垄断“真理”的体制下,是容不得异议的。反对者不仅不得宠、不得志,而且不得食,也就是说反对者连饭也不给吃。

抓课堂教学,这本身没错,但一搞“课堂大比武”就错了。课堂怎么大比武呢?一听到这句话就感觉好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比武招亲”。1964年军事大比武是比射击比投弹,那是可以量化的,打中多少发,投弹多少米;体育比赛也是可量化的;生产竞赛也是可量化的,但教学是不可量化的。如果以学生考试成绩量化,那不是在搞早被批判过的“分数第一”了吗?如果只是让老师们上公开课(优质课)——这不过是常规工作,每周教研活动都进行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况且对教师讲课采用打分的方式还很值得商榷,这样的评分主观色彩太浓。不知世界上有没有其他国家有这样的做法。

至于家访也没有错,但“访万家”就错了。需要家访的则家访,不必家访的还不能访,下面是几则教师家访时遭遇尴尬的例子。

武汉市江岸区某中学林老师到一学生家访,老师刚敲门说明来意,孩子的母亲半开着门说了声“孩子父亲不在家,不方便接受家访”,然后“砰”的把门关上了。林老师怔住了,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她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老师家访吃闭门羹,这在以前很少遇到。但时代变了,家是一个私人空间,如有的是单亲家庭不愿意让老师知道;有的怕露富;有的怕显寒酸;有的不愿被打扰……总之,家访必须尊重家长意愿,家长不接受家访还真不能访

有人可能会说,老师没事先电话预约,但预约了也有预约的麻烦。武昌千家街小学吴老师家访是先预约了的,但尚未进大门,就被家长拽到酒店里,又是请吃饭又是送礼品。吴老师说误会了,一再推辞,家长还认为是假客套,老师来家访哪有空坐之理?——这家长又太重视了,两口子都到单位请了假,在家搞了半天的卫生,还到酒店里订了席。搞得兴师动众,但老师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可说,不过是个例行的家访。这样的家访既让家长忙碌破费,还容易引起家长误解。

本来上面发文说,不准接受家长请吃送礼等,这文件教师是看到了,但家长没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不会相信。像这样的饭局老师是吃还是不吃呢?按文件要求是不能吃的,但家长又是真心留客,不吃反遭家长误会,误以为孩子在校表现不好,老师不给面子。这家访的实际意义何在呢?

至于农村学校的家访就更困难了。农村居住分散,教师先乘汽车,再换乘三轮车,再步行,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好不容易打听到学生的家,结果一把铁将军把门,家长干农活去了;或是父母在千里之外打工,只有颤巍巍的老爷爷老太太在家,话都说不清楚,完全达不到交流效果。到农村家访就是自己掏钱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自带方便面也得向家长借开水呀,这不是在打家长的脸吗?

按上面要求,“访万家”定有硬指标,就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访到。《楚天都市报》(2011.12.12)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校园内都悬挂着横幅,召开家访启动大会,要求教师限期完成家访任务,并定期上交“家访感言”,还要进行阶段性视频展示和书面报告等。

江汉区一校长称,每家必访的任务下达后,还被纳入了学校年度评比考核指标,校长感觉“压力很大,给学校管理带来影响。”

在通讯如此便捷的今天,学校有成熟的“家校通”平台,每个班都建有QQ群,还有师生开的博客、微博,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很多,新时代的教育已融入了新理念新形式,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传统地面对面的家访呢?

教育是长久的过程,家访不应该是一阵风,更不能下指标分任务搞一刀切,这样给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德先生真不明白,课堂教学和家访这两件常规工作,为什么冠以了“课内比教学,课后访万家”的新口号后就好像具有了划时代的创意呢?这个热闹劲已超过以前一切活动,连省督导组都派到各乡镇学校督查了。

看了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有关新闻节目似乎找到了答案。中央提出了“走基层,改作风,走进千家万户”口号,省委提出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口号(简称“三万活动”),“万”这个词现在很热啊,教育行政部门岂甘落后呢?

中国的事情,不是要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实际作用,也不管对下面造成什么负面影响,重要的是让上面领导欣赏就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