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教师“身残”,领导干部脑残

标签:
教育 |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
说起模范教师,官方所推出的几乎都是同一类人。如湖北省最近推出的“大别山师魂”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巴东县的“拐杖教师”谭定才老师;甘肃省秦安县“轮椅教师”王治祥老师;黑龙江“最美女教师”高位截瘫的张丽莉老师以及“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等。

看了上面的图片,我想博友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了。官方推出的这些模范教师,要么身有残疾,要么患有疾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特别穷(当然官方媒体说他们精神富有)且都在贫穷的边远地区任教。如汪金权老师,不过40多岁但看起来像60多岁,他工资低,又常把钱捐给学生,五年未吃过荤菜,严重营养不良,最近还查出了癌症;谭定才老师目前还是个代课教师,每月工资只有200多元;胡忠老师多年来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支教,每月只有300多元志愿者津贴,因为上了“感动中国人物”榜,成都市教育局正在落实其公办教师资格;被誉为“最美女教师”的黑龙江佳木斯市的张丽莉老师,为救学生遭车碾压被高位截瘫,媒体连篇累牍地宣传她的先进事迹,还出了小册子,几乎全国教师人手一册,又电视直播她在病床前满含热泪入党的情景……这么优秀的教师至今还是位“临时工”(她一直是一名代课教师),“伯乐”们早干嘛去了?入党、转正、劳模……这一切都该用双腿换取吗?
德先生认为,新时代的模范教师,不仅要有奉献精神,同时也应该是懂得现代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先驱。他们应该富于批判精神,能给学生带来进步的精神食粮和耳目一新的感受,像《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一样;他们在经济上不该那么贫穷,在外表上也不该那么猥琐;还应该有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模范教师的代表。
以上这些教师不是不可以宣传,他们也确实值得尊重。但是,如果是清一色这样的人就叫人怀疑宣传者的动机。并且在当今的条件下,教师们本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本可以不花那么大代价获得本属于他们权益范围内的东西,为什么要等他们病了,老了,瘫了,死了才能享受这崇高的荣誉呢?为什么特别推崇和欣赏残疾、有病、贫穷、苍老、憔悴、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呢?
依德先生看,第一,是愚民的需要。如果所有的教师,不,所有的老百姓都甘愿每月拿二、三百元的工资,还毫无怨言地奉献,他们就更能潇洒地进行“三公消费”,社会也保持“和谐”和“稳定”。封建官员三妻四妾,却要求妇女守身如玉,“贞洁碑”是建立在妇女的血泪和委屈之上的。如今的官员一顿饭就吃掉教师一年的工资,一栋政府大楼抵得上几百所学校,却极力宣扬汪金权式的劳模,要求教师恪守清贫,无私奉献,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
第二,以此掩饰罪过或不作为,为个人政绩贴金。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还存在着孩子上学路途遥远,校车安全,教育投入不足,教师收入很低,学生吃不上午餐等问题。对此,官员们都负有重大责任,不是他们的罪过,起码也是他们无能。推出这样的模范典型,并不代表他们打心眼里多么尊师重教,不过是借此跟着劳模沾光,以掩饰他们的罪过或不作为。教师都活成这样了,本是官员的耻辱,他们本该向人民谢罪或检讨,但现在倒成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推出这些“模范教师”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绝大多数教师学不了也做不到。相反,还让那些有志于从教的青年望而却步。你宣传的模范教师都是残疾人、病人、未老先衰者、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怎敢叫年轻人心向神往呢?
模范教师“身残”,领导干部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