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家族企业与股权激励 |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民营企业的壮大。而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给人以管理 方式落后、任人唯亲、弊端丛生等负面印象。我认为,即使在非家族型企业中同样也会面临上述问题。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标准普尔500家公司中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其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1.2%;家族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5.4%,非家族企业的是4.1%。而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家族企业也超过非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可以说是全球最具普遍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并不是低效率、落后的代名词,其活力和生命力更是一点都不比非家族型企业差。与之相比,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血缘关系能有效地解决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问题,使监督难度和交易成本降低,此外天然的家族文化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然而必须看到,家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管理的最大化边界问题、人才的多样化要求问题和管理者的忠诚度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管理最大化的边界决定了一个人最多只能管七八个人,因此企业壮大之后就要实行分级管理,而当家族成员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时,就必须在人才招聘上实行无家族边界的人才管理制度。由于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于家族内部,因而导致了其他人才对企业忠诚度的怀疑,最终引发了“企业一做大就分裂”的怪现象。而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
前一篇:家族企业:人心隔肚皮 裙带为上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