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评弹 |
怒放的生命
——读《无语的乡村》有感
在这样静谧的夏日午后,读心田兄的散文,心灵如杯底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舒展成一片浓荫铺盖的森林!
读完时,黄昏已过,太阳落尽,我听见暮色四合的声音,琐细地响起。我的心里,有希望与留恋,更有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一个正在怒放,并且也将以怒放的姿势一直走到时间尽头的生命,就这样,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扫荡着我生活里落下的灰尘!他的文字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焰火,即使无数的岁月消逝在无底的黑暗之中,他也会是带来光明的那个区域。
收到书,只见浅绿的封面上,淡淡的水墨山水,素朴的标题,清新淡雅里夹带几分厚重,先合了我的心意。我急于翻阅里面的文字。
迎面一篇《我的散文人生》,虽是序,却能让人感觉到写作者执着的追求,对散文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血液里奔淌的诚挚与高贵。“虚情假意的人会失去本真的快乐……一旦活得真实、真诚,真挚,那么他就是精神王国的主人……尽管他的世俗身份可能卑微,口袋可能干瘪,但这并不妨碍他享受纯净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这样的文字,让我看到鲜花的盛开,闻到扑鼻的清香,听到走近心灵的脚步声。
我坚信“散文的高下,取决于灵魂的高下,灵魂高的人,无论多卑下的事,都能显出标高的一面来。”,于是,我步入“故园热土”。对朴实的泥土,我向来有着莫名的归宿感,认为它的芬芳是生命精彩的源头。心田兄对故乡的爱是深广而复杂的。他关注的不是小我的满足,而是整个农村的命运。他与乡人讨论如何致富,为失学的孩子尽绵薄之力。家乡的古朴民风令他自豪,乡民的贫穷又令他忧伤,土地的贫瘠更令他黯然。最是喜欢《割草》一文,前两节,简练里包含重量,厚重中不失轻灵。“疯狂的草”一节,令人震撼于政治的丑陋。这些写父母、妻儿、乡人的文字,夹带着泥土的气息,使人沉淀。我似乎看到作者便是田埂边冲破土壤餐风饮露长得正欢的野草,强劲,旺盛,欣欣向荣。
“校园春秋”是写一些青涩的往事,有爱,有痛,是青春的足迹。这是整本书里最年轻的笔调,年轻时代有执着追求的心田兄素静的面庞,热烈的目光,让他的青春绽放得如此静美!
后面,是越来越精彩的片断!心田兄纵横驰骋,一挥而就的才华,坦荡露骨,洗去一切虚伪谨严的个性,在青春期的沉淀后来了一个大爆发!
从《思念无罪》《渴望激情》《自由的人生》里,我看到了心田兄对足以把人焚烧化为灰烬的爱与自由的向往,这些篇章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们渴望激情,我们视激情如救命的面包,所以我们对激情不加拒绝地接纳,哪怕激情是一片罂粟,一枚手雷,我们需要的是彻底炸响那潭死水,惊破那幕黑夜!”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来自生命底层的毁坏一切陈旧思想、死板道德的力量!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渴望理解,渴望挣脱束缚,活出生命精彩的蓬勃生机!在这里,一些美好的情感在力量之周萦绕,一颗孤独的灵魂,不甘于沉沦在无边的黑暗如深渊的岁月里,文字便是他喷薄而成的彩霞,照亮人生的大片天空!
这种浓烈的情感,直渗透到了他的骨子里,因此,一气呵成的《我恨重庆》,成了华美的,流溢着才情的篇章。他欲擒故纵,用排山倒海而来的恨,写成气势很足,步步开阔,层层深入的爱,如同一杯令人回味良久的酒。
而站在历史的现场看那些女子可悲可叹的人生,又使他为女子而生的叹息如在耳畔。《梦落浣花溪》《《柳如是之死》《魂系桃花扇》《致命的邂逅》等文,语言优美沉静而大气,情感由涓涓细流渐汇成磅礴之势的大海,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确是“良宵解语人”,对世间奇女子是真爱的。活到什么年纪都能爱是一种幸福,心田兄获得了,所以他的生命得以年轻。
更加重要的是,他在“文化评弹”中透出的历史使命感,使人感受到他心性的崇高与不凡。《文学不是猪,请别注水》里的文字,集中了理性的愤怒;《从“‘文革’是1919年发生的”说作家的责任》里我能感受到作者紧蹙的眉头。力透纸背的杂文,对于心田兄,仍然得心应手。真令人怀疑这世上还有他的文字达不到的地方。
心田兄的文字,给人以太多的冲击!他很少用说教的语言,以示他哲思的高深,除了感情十分强烈的篇目,他很少用华美的字眼,但是,他满溢的情感,高涨的生命热情,随时准备投入生活的姿态,让人那么鲜明地感受到他怒放的生命,令人动容!
相比之下,他写父母之爱的文字的清浅,写校园文字的青涩,表达观点中流露出的一些偏颇,以及欠缺的一点广博沉厚令人颤粟的力量,都只是一点点缀,在怒放的真实生命里,也是必不可少的音符,随着他的沉淀,我坚信,他定能再次实现他的飞跃!
我们在岁月的旅途上日复一日地赶路,风霜打在脸上,在我们的内心,始终会挚爱着一些什么,有时是只在思想深处里存在却未曾谋面的人。他(她)在文字里写生命,他(她)把内心的痛苦和欢乐传递给你,并且与你的心糅合在一起。
让我们朝着文字的方向,寻找生命怒放的理由!